2015年 04月19日 星期日 天氣 : 台北▼

國度復興報 Kingdom Revival Times

  • 因為有寬大又有功效的門為我開了。

    —哥林多前書16章9節

簡體

失智症關顧以愛為首的全人福音

◎文/記者商可瑩  採訪報導
「高齡失智者,仍擁有神的形像;在神眼中,也是尊貴、莊嚴、有價值的生命。」基督教門諾會總幹事、中華福音神學院兼任教授張宰金博士,於九月廿七日在嘉義基督教醫院(以下簡稱嘉基)舉辦「教會醫院與失智症整合性關顧研討會」中發表前述,他說,無論人身處富貴貧賤、社經地位、身分角色如何,每個生命在神眼中皆為平等,且擁有尊貴價值。
然而,張博士也說,高齡失智症者也會擔心自己被忘記。如同約伯受苦時曾說:「我的親戚,與我斷絕。我的密友,都忘記我。」(伯十九14)
■以愛為首
張博士引述DeeAnn Klapp的話,「敬拜主時,人的靈、魂、體在基督裡皆為合一,並且按著上帝的屬性敬拜時,祂也與失智症者同在。」張博士播映一部講述照護失智症者的影片,加以說明高齡失智症者,仍對於敬拜有明顯的效果反應,包含穩定感、安全感、參與感、秩序感與喜悅感。因此,他說,身為教會帶領崇拜服事者,可在聚會中協助高齡失智者從聚會中,持續經歷「天父永不遺忘、永不遺棄的愛。」
此外,張博士提出,教會可動員會友成立「家庭照顧者的支援小組」,藉此協助、支援家庭照顧者。例如:幫助購物、作孩童保姆,或是分擔家事,繼而能分擔重擔,給予喘息、休息的機會。他特別以多處經文勉勵,這樣的小組不僅操練教會肢體彼此相顧,更是做在耶穌的身上。(參林前十二26-27、太廿五40)
他特別提及一部改編成電影《守住一生的承諾》(A Vow To Cherish)的真實故事,故事主角Robertson McQuilkin曾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後來因著發現妻子Muriel Webendorrfer開始會重複講同一件事,進而被診斷為早發性失智症。便毅然決然辭去校長一職,專心照顧失智症妻子。張博士說,政府、醫療可以給失智症妥善的照顧,但唯有「家人的愛」方能給予失智症者全人的關顧。
對此,嘉基社區健康部張育誠主任補充說明,家庭成員對於失智高齡者的關顧,勿以本位主義出發,例如:照顧現在的高齡者,就是照顧未來的自己…等意念。而要將對方視為「真正的家人」。尊重他們,並以耐心與愛,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與心靈層面。
■整合資源 
就「失智症連續性照顧網絡」此議題,張主任於受訪時提出,嘉基長期在社區內致力結合「服務、健康與醫療」三大區塊。更因著與當地十間教會建立夥伴關係,進而能同時幫助教會一同找出資源,與社區連結成為夥伴關係、彼此同工。
針對「教會如何執行照料失智症高齡者」,張主任建議,教會可就近找尋基督教醫院合作,因著他們傳福音的使命及專業醫療資源,必定樂於與教會一同分享。同時他提出,醫療資源不一定是醫院性的,也可能是人力專業的資源,例如:週末可進行的醫療服事。
張主任進一步說明,教會著重的關顧失智症重點,不應是找一個人來服務大眾,雖其亦為重要,但更應該認知到,「教會本身,就是被神差派進入社區的福音出口。」因此教會必須思考自己「在需要中所扮演的角色」。他更呼籲,醫生、基督教醫院皆為照料的資源,但唯有教會,方能結合所有專業資源後,以基督的愛進行照料,成為「全人的福音」。
張主任提及聖經所述「做在最小的弟兄身上,就是做在耶穌的身上。」(參太廿五40),面對失智症高齡者的照顧,相較於其他的醫療資源,失智症所擁有的較少。再者,嘉義許多地方皆為務農生活,年輕人不在身邊,更面臨獨居的狀態。
鑑於前述,張主任談到嘉義的高齡人口比例,目前已是全台之冠。因此該如何在「弱小的弟兄身上」成全神的旨意,使其在疾病中仍擁有生命價值,則為嘉基未來持續發展的異象。嘉基面對高齡者失智症的照料,目前已設立長青活力站與日照中心,照顧五、六百位高齡者,使其能在社區、教會整合醫療資源的三方面照料達到關顧果效。
張主任特別分享,他原有一位病患因有憂鬱與失智的病狀,一餐需服用三十幾顆藥丸,但後來經過介紹,進入教會成立的關懷據點,透過群體生活,開始跟人有互動,且在教會同工的陪伴之下經歷被尊重、接納,藥量就開始減少。
張主任說,這類的案例還有很多,皆是一開始需要服用多種藥物,但後來在教會或社區關懷據點,透過「以基督的愛為首」的服事,找到生活目標、自我價值。他期盼,整合社區資源的教會夥伴皆能被興起,建立一個關顧失智症平台,使高齡者能從中感受被愛、被在乎與尊重,同時也學習去愛人,在全人福音之中減緩失智症狀。

最後修改於 2014-12-16, 週二 16:54
Loading

財團法人國度復興傳播基金會
社址:10662台北市和平東路二段24號10F
電話:02-2367-3003  傳真:02-2367-5443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