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12月20日 星期六 天氣 : 台北▼

國度復興報 Kingdom Revival Times

  • 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

    —約翰福音15章13節

簡體

公共信仰論壇 從反思到行動

圖,孫以琳攝 圖,孫以琳攝

 【記者孫以琳台北報導】面對公共議題、信仰與現實碰撞之際,教會應當如何回應?由校園福音團契與華人磐石領袖協會主辦的「公義與慈愛同行」公共的信仰論壇,九月二十日於中華福音神學院舉行。講題包括公共神學的預備、牧職在公民運動中的身分反思、後自由神學的歷史脈絡,以及回應與行動計畫。
公共神學之前的反思
 輔大哲學系教授曾慶豹提出反思:為何基督教傳入台灣一百五十年,依舊僅能以慈善角度參與公共生活?我們是否準備好談論公共神學,還是相關議題會遭到棄之不理或汙名化?他指出,社會上不斷發生重大事件,在教會中卻時常絕口不提、逃避面對議題。教會常關注「家庭」而忽略「社會」,但家庭並非隔絕於社會之外。曾慶豹也點出台灣教會的問題:強烈的去宗派化,導致無法繼承教會歷史中的豐富資產、神學資源,以及堅實組織的優勢。台灣教會具備右派、中產階級、泛靈恩的傾向,缺乏左傾、批判、社會參與的面向。神學教育實用主義當道,忽略社會科學的整合,從而使得傳道人在面對公共神學時,缺乏跨學科的思考工具。
 磐頂長老教會主任牧師莊信德則反思牧職在公民運動中的身分。他認為,談論公共神學時首先要回到自己的身分,思考神呼召自己扮演怎樣的角色?教會周遭有那些族群?否則只是觀念上的空洞想像。莊信德也以多元成家議題為例,談倫理爭議中的牧職:在信仰立場上,反對多元成家法案;但是牧養時,同時關懷支持與反對多元成家的兩個族群。莊信德提醒:公共論述在理性之餘,也不要忘記信仰的面向。
後自由社會中 實踐的公共神學
 解嚴之後,自由看似有了保障,但如何在多元社會中積極地行使自由,卻是需要學習的。空中英語教室傳道邱慕天回顧幾位西方思想家的主張:麥金泰爾批判現代化的自由主義成為主流思想之後,以現代化為名使道德崩解。受現實影響的自由主義神學,為了要讓教義符合現代化的標準,反而導致信仰上的妥協。而後自由神學可以是基督為中心的公共神學,在尼布爾看來,公共神學的目的是緩慢地讓社會進步、靠近上帝。
 「如果我們的轉化是要切割掉信仰的部分,那就跟社會福利沒什麼兩樣!」面對世界的需要,台師大公領系教授謝智謀主張把上帝帶進社區,發展以信仰為本的社區轉化服務方案,帶來救恩、公義、關懷、和平、真理、饒恕與愛,並連結當地教會或福音機構。他強調:不要只在節日時去安養院或育幼院唱歌、發糖果,服務、宣教甚至建立教會之後,是否真的帶來地方的改變?信仰的實踐需要帶來Better person, better life, better future.

最後修改於 2014-09-25, 週四 11:06
Loading

財團法人國度復興傳播基金會
社址:10662台北市和平東路二段24號10F
電話:02-2367-3003  傳真:02-2367-5443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