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11月03日 星期一 天氣 : 台北▼

國度復興報 Kingdom Revival Times

  • 求祢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 —詩篇90篇12節

簡體

靈糧堂六十週年 感恩一甲子 專訪周神助牧師

圖,黃銘嫥攝 圖,黃銘嫥攝

 在台北靈糧堂宣教大樓,有時會看見他雙手在背後交握,四處走動,或偶而在電梯內,瞥見他幫大家按樓層鍵…,這樣的他,實在很難讓人跟他的稱謂「靈糧全球使徒性網絡主席」劃上等號,倒像是一位慈祥的長者。在靈糧堂即將歡慶六十週年之際,本報特別專訪「他」─周神助牧師,暢談這三十多年來,上帝如何帶領靈糧堂經歷突破及改變的幾個關鍵。  ─記者黃銘嫥採訪報導
周牧師接手台北靈糧堂之初,教會人數大約二百人左右,是一間非常保守的教會。他說,台北靈糧堂在這三十多年來有非常多的改變,也帶來很大影響,但在這些改變中,有著上帝的恩典與保守。「其實,我不是一個很有能力、恩賜或經驗的人,這三十多年來所做的,大多是我以前不曾做過的,在此,我想提出來給一些教會牧者做為參考。」
 首先,周牧師特別感謝前任主任牧師鄭昌國。他說,有些牧者雖將棒子交出來,卻讓繼任的人很難接手,「但我完全沒有這方面的問題」,對於靈糧堂的改變及更新,鄭牧師始終抱持著美好的心態。此外,靈糧堂三十多年來,能夠緩和且有智慧的改變,也是因著鄭牧師曾提出,不要採取太激烈的改變方式,例如,要向後轉,不要一下子就向後轉,寧可兩次向右轉。
「慢」,有時反而「快」
 周牧師表示,這三十多年來,靈糧堂雖有很多的改變,但大部份是採取緩和的方式。例如,開始著手規劃多種語言崇拜時,第一個要增加的就是台語崇拜,但當時執事會有人反對,之後在雙方各退一步下,先從成立台語團契開始,慢慢才建立台語崇拜,為多種語言的宣教工作打下基礎。「若當時硬碰硬,只會兩敗俱傷。」
 再舉一例,依周牧師過去的教會背景,安息禮拜時,棺木可以抬入會堂,但當時在靈糧堂則不然。當此要求提出後,執事會並不同意,「類似這樣的事,並不是基要真理,不需要為此事給教會帶來對立或爭執,所以慢慢來。從提出來,到真正可以進入,前後大約花了近十年的時間。」
 周牧師強調,牧者本身必須先弄清楚事情的本末先後、輕重緩急,不然,可能會欲速則不達,「有時看起來似乎慢了些,其實反而會比較快。」
 又如敬拜的更新。周牧師談到早期教會的敬拜是很保守及傳統的,「這也是一樣的原則,先有聖經教導,然後觀摩…,緩慢地改變,從沒有拍手到拍手,從沒有舉手到舉手,從單一樂器到多種樂器,特別是打鼓,從台下搬到台上,從一人主領到敬拜團,這些過程,若我們保持一個對的心態,加上正確的教導,有智慧且緩慢的改變,如此,對教會的更新,會帶來正面影響,而且會比較快。」
「分」,但沒有「裂」
 接下來,周牧師憶述教會曾經歷的兩次大規模建堂。起先,要拆掉舊堂,執事會並不贊成,就連周師母也反對,但經過一年多的禱告後,大家一致通過,一起建造靈糧宣教大樓,過程很順利,因為合一,帶來了教會非常快速的增長。第二次是靈糧山莊,也是在同樣的原則下,看見神讓教會可以持續往前。
 「教會在這些改變中,不單可以不斷向前,在關係上,也越發緊密。我想,神帶領我們慢慢有一個寬廣的心胸,這是很重要的!」周牧師表示,三十多年來,教會沒有一次大分裂,連小的也沒有,「我們有分,但沒有裂。」
 他舉例,有一次是菲律賓團契,平日約有四十至五十人聚會,當時主責同工去讀神學院,碰巧基督之家新聘了一位菲籍牧者協助牧養工作,因有少數幾位團契裡的人認識那位牧師,正考慮是否要過去,「當下,我們就作了決定,要去就全部都一起去,便與寇紹恩牧師連繫,整個團契轉去基督之家,由他們來牧養。」這樣的結果,對於團契的人,有合適的人可以牧養他們,對基督之家而言,也為他們的教會帶來生力軍,並且對於靈糧堂與基督之家,在關係上帶來很大的突破,因為那時彼此之間有一些歷史恩怨,因著這樣的關係,使得兩間教會,彼此之間只有恩,沒有怨,對上帝來說,祂喜悅且得榮耀。
 另一個是導航會的都丸正夫牧師,他原本帶領的學生信主後,都在台北靈糧堂聚會,之後因他希望帶著這些學生一起建立教會,「我們就祝福這些學生及都丸牧師。」周牧師說,在教會建造的過程中,這些都是美事,「有些時候,當教會碰到一些事情,我們處理的態度會影響結果,若我們有一顆寬廣的心,沒有什麼不能解決的,而且都可以帶來美好的結局。」
 周牧師接著提到同工彼此間的關係。「其實,我們與大家都一樣,每個同工的個性、看法都不一樣,但我們學習,你不是我,我不是你,你有權利作你自己,我們彼此尊重,彼此尊榮,我們以神為中心,有些需要調整的就調整,但合一最重要。我們也學習彼此道歉,我曾在二百多個同工面前,公開向謝宏忠院長道歉,其實是彼此有些觀念、作法或個性上的差異,但這些不應該影響關係,當有影響時,我們回到神面前,自我反省,需道歉就道歉,這些都帶來團隊更加的合一向前。」
設立靈神、佳音電台、國度復興報 服事眾教會
 周牧師坦言來靈糧堂之前,既沒有牧會經驗,也不曾學習過如何建造教會,甚至連神學院也沒讀過。「當教會要植堂時,我沒經驗也沒能力,只能一面做一面學,看見了神的恩典與保守。」當時台北靈糧堂為了植堂,開始建立神學院,「那時有人認為我們的神學院是野雞神學院,我們說,我們是『土雞神學院』,很多神學生畢業後建立教會,都有很好的成績。」
 接著成立了佳音電台,有人甚至認為這是基督教界的大笑話,是一群沒經驗的人在辦家家酒,「曾有段期間我還掛名當台長,有人認為是外行領導內行,但我的原則是外行成全內行。」之後,與眾教會牧者一起合辦國度復興報,也是如此的原則。不論是神學院,電台,報紙,皆是本著服事眾教會的精神,也是與眾教會同工一起擴展神的國度。其間包括參與了致福益人學院的開創,從一間到現在有百多間的分校,「其實,都不是我們的經驗,而是上帝成就祂自己的工作。」
感恩與結語
 周牧師感謝這三十幾年來先後加入的全職同工,包括靈糧分堂的同工,以及每個信徒領袖,「神讓這些大部份的同工,不單委身在建造教會,更寶貴的是,他們一起委身在城市及國家的合一與轉化。此外,我非常感謝在台灣眾教會福音機構的一些牧者同工,在我牧會這三十多年來,也是全職事奉五十年來,能與大家一起努力,我覺得非常榮幸,也非常感恩,有太多人需要感謝。
 我特別感謝楊寧亞牧師,在將近二十年前,神感動他每一日為我禱告,他就忠心地每日為我守望,這些我所知道及不知道的人,他們的愛及禱告,成為我至今仍可全心事奉,非常寶貴的動力。」
 周牧師還特別感謝周師母,三十多年來,默默承擔了很多事,此外,他也感謝上帝帶領兩個孩子-巽光牧師及巽正牧師,本已習慣國外的生活,卻順服神的呼召返國,參與教會建造,特別他們花很多時間在國度的事奉上,不論是工人培訓、青年工作、敬拜服事及文字工作,神都使用他們。「不單夫妻同心事奉,也是能與兒子同心建造,這是非常感謝神的。」
 最後,周牧師說道:「我相信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主再來的日子。這動善工的,不單在我身上,也在台灣眾教會,甚至華人眾教會,祂動了善工,必要成全,也相信後來的榮耀要大過先前。六十週年不是旅程的結束,也不會是旅程的最高潮,而是這旅程的一個過程,靠著那加給我們力量的,繼續跑那擺在前面的路程,完成神的託負,期待台灣成為華人的祝福、列國的祝福!」


最後修改於 2014-10-01, 週三 13:07
Loading

財團法人國度復興傳播基金會
社址:10662台北市和平東路二段24號10F
電話:02-2367-3003  傳真:02-2367-5443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