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04月19日 星期日 天氣 : 台北▼

國度復興報 Kingdom Revival Times

  • 凡恆心行善、尋求榮耀、尊貴和不能朽壞之福的,就以永生報應他們。

    ─ 羅馬書2:7

簡體

2012年亞洲成年宣教士子女宣言

■序言
我們是十一位已成年的亞洲宣教士子女(MKs),在二○一二年四月廿二至廿三日聚集於泰國清邁;我們代表亞洲的香港(一位)、印度(三位)、日本(一位)、菲律賓(三位)、新加坡(一位)、南韓(一位)和台灣(一位)的宣教士子女。我們可以有這首次的聚集,是亞洲宣教士子女/第三文化子女策劃座談會(MK/TCK Planning Forum,新加坡,二○一一年九月二至三日)的研討成果。
這份簡略的宣言,首先描繪亞洲宣教士子女(不同於西國宣教士子女)的獨特之處;並強調如何成功的在跨文化事奉的三個階段—進入工場前的預備、進入工場後的經歷,以及回歸適應上,有效地關顧宣教士子女。並接著指出教育機構、教會和宣教差會在關顧宣教士子女上的須知。最後,將提出我們建議的關顧策略。
■獨特性
 從族群的角度而言,我們都是亞洲人,並且時常面臨三種以上的文化衝擊:母國文化、宣教工場文化(可能不止一處)、西方文化和宗教信仰上的「文化」,這些文化都影響著我們的成長。我們認同並重視我們強大的家庭及社會文化傳統,但同時對於被期待要去適應某些獨特的亞洲文化,我們仍感掙扎—無論是那些與生俱來即需尊敬長輩的職責,以及為了避免擾亂「現狀」或帶給家族羞恥感而需奉行的面子文化。亞洲宣教士子女無論在母語的保持,融入母國的單一文化處境(Mono-cultural context,有些亞洲國家是如此),或是適應該國約定俗成的文化角色,皆會面臨挑戰。
當亞洲人的跨文化宣教情境不斷變化和發展之時,我們是一群需要更多被了解、支持與連結的新興族群。
進入工場前
進入工場前的預備,奠基於健康的家庭關係。這包括在做決定的過程中,父母給予子女機會,一起參與並經歷這段尋求過程。正確地告別母國/母國文化(例如:RAFT),是不可缺少的,這包括一起敞開地討論未來的挑戰,並喜樂地面對全新的轉變。
進入工場後
進入工場後,子女與父母保持開放的交流溝通,除了會幫助他們擁抱其文化根源,也會培養他們在(相對而言不變的)「宣教士大家庭」和易變的工場處境之間,尋得平衡。
回歸
回歸是一份具有挑戰性的過程。它時常在面對許多痛苦的「掰!」之後,又接著要面臨許多困難的「嗨!」。回歸適應:包括體認工場和母國文化之間的差異。回歸者的歸國適應,在和家人維持良好關係,並決心與母國的教會和同伴有所連結時,將得以整合。
學校
教育機構除了需要提供宣教士子女完整的教育,也必須和宣教機構及家長保持合作,以培育多元背景的亞洲宣教士子女。
(1)亞洲宣教士子女不同的成長背景,導致其能力水平不一,因此學校需要提供能配合所有學生需求的教學課程,並以不偏頗並具國際觀的觀點來教導他們。
(2)無論是按著宣教士子女的本相接納他們,預備他們面對未來的變動,或是透過關愛的環境給予他們情緒上的幫助,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
(3)宣教機構和家長可以透過一起合作,提前計畫其子女的教育大計,並深入探討他們個人及學業上的成長。
教會
教會需要以接納和關心的精神,提供宣教士子女牧養和關懷。教會需要認識他們的不同,因為他們對教會的經歷與理解,可能和一般人不一樣。
教會牧者在關顧宣教士子女時,必須鍥而不捨地,聆聽他們的心聲,打開其心門,因為宣教士子女常常傾向隱藏自己的內在衝突。
宣教士家庭本身需被視作一個整體。我們強烈地認為,教會不應該因注重「成果」的緣故,而犧牲宣教士家庭福利(例如:孩童不應該在事奉的祭壇上被犧牲)。
宣教差會
宣教差會需要徵召專門的人才,在宣教士子女的生命中陪伴他們成長,使其感受被重視。
■我們的回應和策略
我們明白,對每個亞洲國家而言,宣教士子女的關顧都在不同階段。因此,該國宣教關顧路上繼續向前的方式,需依其本身需要量身訂定。
我們相信宣教士子女的關顧,將從同國宣教士子女彼此之間的連結開始(建立一份正式或非正式的名單,並透過人際網路彼此連結)。宣教士子女營會(MK Camp)已證明可以幫助他們建立歸屬感,並使其得以適應母國及母國的在地文化。此外,透過編寫和翻譯宣教士子女的故事,以及分享介紹相關議題等方式,努力地呼籲教會、宣教機構、宣教士父母和其他參與宣教士子女教育的人,得以認識宣教士子女的獨特性等相關議題,也將使亞洲宣教士子女關顧的輪廓更加清楚。
以地域性的層面來說,那些在自己的母國/母國文化前線從事宣教士子女關顧的人,將繼續彼此透過連結、支持和資源分享,來堅固其母國的事工。我們希望,能夠繼續籌劃第二屆的成年亞洲宣教士會議(預計二○一三年於印度舉辦)。為了使每位宣教士子女都被關顧與支持,我們盼能匯聚成一股合聲,幫助他們體認到,身為宣教士子女的獨特經歷和個人潛力,是無比豐富的恩典。
■結論
作為亞洲宣教士子女,我們相信自己除了繼承豐碩的屬靈和文化遺產,也擁有跨文化的經歷作為資產;因此,持續的關顧宣教士子女—投資於我們的潛能,將幫助我們在這個世界及上帝的國度中,成為上帝所要我們長成的樣式。
與會代表名單:
Joseph Manzano, Danielle Saniel, Andrea Roldan(菲律賓)、Remo Paul, Michael Israel, Rohan Koshy(印度)、Momin Kim 金母民(韓國)、Joanne Tan陳維平(新加玻)、Levi Liu劉力維(台灣)、Sky Siu蕭加欣(香港)、Chami Nagai永井佳美(日本)
編按:RAFT是研究第三文化孩童(TCK)的專家大衛.波拉克(David Pollock)設計的一套(幫助個人或家庭從一個文化轉換到另一個文化時可以良好地適應這段轉換的)工具。RAFT本身是四個英文字母的縮寫;和好Reconciliation:在告別之前趁早開始關係的復和。肯定Affirmation:對你即將要離開的朋友和同事,以及所珍惜的友誼表達感激。告別Farewell:有自覺地和人、事、地、物和寵物——那些你生命中的重要事物道別。籌劃未來Think destination:開始實際地為未來做預備(例如:填寫大學申請函/尋找未來住處)。

Loading

財團法人國度復興傳播基金會
社址:10662台北市和平東路二段24號10F
電話:02-2367-3003  傳真:02-2367-5443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