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04月19日 星期二 天氣 : 台北▼

國度復興報 Kingdom Revival Times

  • 在上帝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

    —雅各書1:27

簡體

預防地震災害 全民動起來

圖,孫志鴻教授。本報資料照 圖,孫志鴻教授。本報資料照

◎文/記者尹箴    圖/本報資料照
今年二月六日農曆年的小年夜高雄美濃發生規模6.4的大地震,造成台南維冠大樓倒塌,117人罹難的嚴重災情。國人面對地震災難究竟該如何因應?本報為此特別邀訪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孫志鴻教授談「地震預防」。
孫教授說,地震是台灣最主要的天災之一,可謂我們的頭號敵人,不論民國八十八年的九二一大地震或是今年二月六日的美濃地震,都造成相當多的傷亡。
然而,孫教授指出,地震災害是有一系列方法可事先預防的。從災害的角度可分四方面來處理,亦即減災、整備、應變和復原等。
預防措施1 減災
對地震的減災,有多項策略可為之。第一,大型傢俱固定。例如:書架、掛圖、壁畫等,經地震搖晃,可能倒下砸傷人,需要在平日加以固定妥當。第二,建築物安全。例如:在美濃地震中受災的維冠大樓倒塌,可能因大樓改建時,原建築結構受破壞,使安全性降低以致釀災。
他指出,早期老舊建物因當時法令不夠周延,沒有考慮預防強震的要求,所以建築物抗震力不及現在。國家對這些較危險的建物經過研究也有名單,若能儘早補強的話,地震災害的悲劇就可避免。民國八十八年九二一地震後,政府已針對公立學校、老舊建物做過補強,私人建物則考慮到房價等因素,一直尚未公佈,很多民眾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房子是危樓。
政府現在已準備公佈危險建物名單。不過,就算在名單中的房子也不必擔心,因為我們現在的土木建築補強技術相當良好,相較於重建房屋來看,不用花過多金錢,透過適當補強後,建築物不會倒塌,生命財產得以確保。
預防措施2 整備
對於地震的整備方面,記得九二一大地震當時,停電一星期,有一、兩天,連礦泉水都買不到。所以家庭中應準備地震包。日本島國常遇地震來襲,所以地震包是人人必備的防震之物,內容包括:礦泉水,食物(餅乾、罐頭等),因為地震後一、兩天,物資供給接濟不上,個人若沒有預備時會陷於窘迫,還有現金、重要文件、急救藥品、粗綿手套、手電筒、禦寒衣物、小毛毯、面紙、口罩、刀子、哨子等。遇大地震,建物受損,無處安身時,還要準備帳篷。
地震包須放在最方便拿到的地方。孫教授特別呼籲北部地區民眾要看重整備工夫,因為長期以來,北部未發生過大地震,可能性不小。這些預防措施目的,在於撐過地震一發生,救援未到的那一、兩天。
至於急救包,孫教授建議透過社區防災工作來準備。他表示,社區防災其實也很重要,歷年來大地震,例如日本阪神、台灣九二一等大地震顯示,災後一、兩天內,救援人員無法進入災區,也可能醫院已被嚴重傷患佔滿,社區中的病人、傷患是沒有人照顧的,所以必須靠社區鄰居來照顧。日本推動社區防災相當成功,包括醫療、物資、救護、通訊等組。地震若震垮房屋,就會有傷病出現,一個上千人的社區,若平時就能編組,社區防災就能落實。在台灣,防震有待進一步推廣,例如,透過管委會組織鄰里共同防災,此其時也。
教會也可以積極參與社區防災工作,震災發生時,教會建築物可供作臨時避難所用,救援未到前可發揮自救功能。例如預備飲水,提供消毒,醫護藥物等。
預防措施3 應變
第三個預防措施是應變。孫教授指出,政府已開發出地震預警系統,以手機應用軟體下載,是透過先進地震觀測儀,觀測到大地震發生時,藉由電子訊號,即時傳到中央氣象局,氣象局在10到20秒內定位,測出規模大小,透過應用軟體發送到手機,這時手機就會響起,大地震聲音大些,小地震聲音小些,提供10到20秒時間來應變,時間不長,但很管用,例如正在煮飯的媽媽們可立刻關瓦斯,拿起地震包進入穩妥場所,確保頭部安全,這是可以利用現代科技做到的事。其他自動化設計也可達到防災功能,如電梯自動關閉,捷運自動停駛,工廠自動停工等。我國地震預警系統目前已經成熟,從中央氣象局網站點入「地震預警系統」,就可下載使用。日本於三一一地震時,很多居民都用過這項服務,使災害略為降低。
至於地震的演習活動,目前小學,特別是台北市的所有小學都已裝設該系統,並在每學期都做演習,警報響起就躲到桌子底下,確保頭部安全。家庭也有必要做地震演習,找出最安全所在,拿著地震包就躲起來。
預防措施4 復原
第四,復原。是指透過預防的機會先做建物補強。地震是建物的最大考驗,脆弱的建物可能尚未傾倒但卻受到嚴重損害,這種受損建物在災難過後要考慮是否重建或補強。孫教授指出,重建,亦即都市更新是最好的預防措施,但在台灣推動都更經常遇見阻力,建議用立法讓防災型都市更新修正舊法的苛刻條件,讓人命關天的問題迎刃而解,尤其像歷經大地震而成為危樓的都更,給予特別優惠,就地拆除,原地重建,在大地震後應積極為之。
關於建物已完成二、三十年,經大地震變成危樓,而屋主又是低收入戶無力改善時,可立法解決。例如房地若同屬住戶,則屋主可與建商合作,由建商出資重建一棟安全的房子,至於建築期間,則由中央或地方政府提供國宅讓屋主暫住一、兩年,這是不錯的解決之道。
至於液化土地問題,往往讓住戶聞訊怵目驚心,不知所以。孫教授表示,可透過地方政府利用科學方法,這些資料在國科會經過一、二十年研究業已掌握。可由政府行文給大樓管委會,或直接通知獨棟房屋的屋主,而非直接公佈出來。當事人收到訊息必會審慎應對,尋找合格結構技師來補強。我國過去一、二十年以來,已發展出極為優良的土木建築補強技術,包括土壤液化的補強措施,現也在輔導培訓更多相關人才因應所需。
孫教授強調,防災性都更是好辦法,住戶不需花太多費用,由建商出資蓋新屋,若能訂定獎勵措施更好,例如容積率提高,加強建商合作願意。政府不需出錢,卻可快速將危樓重建,增進人民居住安全,因此有必要加速推動相關立法。
孫志鴻教授說,透過二月六日大地震,把居住安全問題暴露出來,毋寧說是好事,讓政府面對包括危樓、土壤液化等問題,儘速積極採取行動。關於立法緩慢的問題,孫教授建議,應在立法院中排入最優先審議議程,及早通過,好讓各級政府早日執行以防範未然。

Loading

財團法人國度復興傳播基金會
社址:10662台北市和平東路二段24號10F
電話:02-2367-3003  傳真:02-2367-5443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