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04月17日 天氣 : 台北▼

國度復興報 Kingdom Revival Times

  • 因我們神憐憫的心腸,叫清晨的日光從高天臨到我們,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蔭裏的人,把我們的腳引到平安的路上。
    ─ 路 1:78-79

簡體

建造榮耀教會之二:訪周神助牧師談台北靈糧堂的更新之路

◎文/INJ國度網路電視台提供
台北靈糧堂是如何進入更新的過程?又如何持續更新?
靈糧全球使徒性網絡主席周神助牧師說,要有耐性與智慧,特別在禱告的更新方面;他回憶三十多年前初到教會時,禱告會非常沈悶、形式化,假如他不是牧師或傳道人,也不會想參加那種禱告會,但他認為面對這種情況不應是埋怨而已,而是投入教會的更新。譬如禱告會漸漸更新,慢慢進入現有的禱告體系中,慢慢改變與轉化,先自己更新,然後影響同工,包括教會的晨禱、禱告會及電話禱告網,漸漸有廿四小時禱告中心,一步一步持續更新往前。
更新須回到聖經
在靈糧堂建造的歷史中,很多傳統其實是慢慢推動的,有一段時間台北靈糧堂並沒有敬拜讚美,而是漸漸演進,再一步一步發展下去。周牧師指出,更新不是新花樣,不是新潮流,除了禱告外,敬拜、牧養與聖靈的更新都必須回到聖經,要看有沒有聖經的基礎或根據,所以比較不是從作法開始,而是從對聖經的教導開始,例如講禱告更新,教會可能看到某些教會的禱告形式很好,就先回到聖經,針對這種禱告,聖經的看法是甚麼,然後對教會同工及弟兄姊妹加以教導。例如有些教會的敬拜方式很吸引人,但要先問有沒有聖經基礎、根據或根基。更新的過程要有耐性和智慧,而且不能太急,一步一步來,慢慢形成共識,觀摩某些值得效法的方式和做法,然後慢慢一步一步更新。
周牧師回憶說,廿五、六年前,剛開始更新體質時,光是在敬拜中拍手,其實就有些人不能適應,有些年長的會友,一看見大家拍手他就覺得受不了,站起來走了,但是教會首先要讓弟兄姊妹知道,拍手的目的不是打拍子,不是熱鬧,而是有聖經根據的,包括舉手也是從聖經來的,都要先有清楚的教導,其實不止是靈糧堂這樣的福音派教會,連周牧師自己,從長老教會、校園團契等保守背景出來的,也不易適應。對他而言,單是舉手就舉了好幾年才舉起來;傳統有其優點與影響力,若要改變傳統,必須先有聖經根據,透過聖靈的感動和教導,漸漸達成共識,然後一步一步改變。敬拜團也如此,一開始只有一個琴、一個人的敬拜,漸漸找比較有恩賜的人來敬拜,慢慢興起小團隊的敬拜,過程中比較大的變化是將吉他列入敬拜樂器時,對當時的教會來說非常不容易,更難的是鼓要上台,就是從沒有鼓到有鼓,接著擺放在最偏遠的地方,漸漸放到中間的台上,也像革命一般,慢慢的,直到如今,就一直擺在台上了,那也就是說,大家都可以接納了,整個過程是需要時間慢慢調整改變的。
更新會帶來成長
周牧師指出,幾乎每一方面的更新都影響教會成長,例如禱告會成長,教會就成長,而敬拜更新漸漸影響整個教會敬拜的熱度,不只是儀式或音樂方面的更新,也包括整個敬拜程序,真實地進入敬拜的實際;又如奉獻,照聖經的教導要照自己的收入抽出來留著,而不是收奉獻時現湊;還有默禱預備心,很多人到散會都還沒預備心,你不知道怎麼告訴他預備心,事實上最好是週六就預備,還沒來就預備,不是來到教會再用幾秒鐘預備心,所以需要教導。
至於牧養的更新,則是從團契開始,台北靈糧堂最早是團契化,後來有一些更新,但是繼續發展後就進入小組化,又帶來一些影響、更新與增長。各方面的更新,只要過程有智慧而且順利就會增長,當時教會大概是二、三千會友,分成十幾個團契,後來解散,改變成地區性的小組,很多人就不看好,甚至認為靈糧堂會變成歷史名詞。這個更新的過程大概花了半年多,都是從聖經根據和各方觀摩中經過討論,在同工內部透過分享達成共識,然後再與信徒領袖分享,形成共識,與團契內部同工分享,全教會大約歷經三個月不停的溝通,讓弟兄姊妹全盤了解,預備好,再分組。換言之,每一方面都不是百分之百順利,但在過程中都還算順利,而這個順利假如方向是對的,大概都會帶來增長。
有關靈糧堂的門徒訓練,周牧師說,主要是小組長及小組核心同工的訓練,每個小組之中,至少小組長或小組裡較核心的同工,都必須接受訓練,訓練的過程與內容細節皆由當時的執行牧師及牧養處處長,如夏忠堅牧師、劉群茂牧師、區永亮牧師及周師母等執行。(未完待續)

最後修改於 2012-10-11, 週四 16:02
Loading

財團法人國度復興傳播基金會
社址:10662台北市和平東路二段24號10F
電話:02-2367-3003  傳真:02-2367-5443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