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04月17日 天氣 : 台北▼

國度復興報 Kingdom Revival Times

  • 凡恆心行善、尋求榮耀、尊貴和不能朽壞之福的,就以永生報應他們。

    ─ 羅馬書2:7

簡體

十字架的對稱與不對稱

◎殷穎/資深文字工作者
「對稱」與「平衡」
「對稱」與「平衡」是物理學與哲學解釋宇宙中事物的看法。宇宙中事物的對稱之美,有其理論存在;而且為人所樂道:「天平的兩端各置以等重的物品(不拘是否同式),天平便保持平衡,這是『對稱』一詞的本義。」在一般概以同式反體為對稱,這跟原義已有出入。比方人的臉面,以鼻樑為中線,兩邊同式反體,各有一目一耳一頰和半邊鼻嘴,這種對稱,可名為完美對稱。但對稱的本義總不能因此而被抹煞,譬如水,對太陽系內的生物而言,應可加上三個字為形容詞,名為「活命的水」。地球上的一切生物皆以水為體液;但對於溺水者而言,不論是人類、鳥獸、昆蟲或草木,則應該用另三個字為形容詞,名為「要命的水」。這一「活命的水」和「要命的水」,乃是一個對稱,我們名之為一般對稱。《老子》書上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醜)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惡)已。」既然標榜出美和善,當然要對稱地突顯出醜和惡來。「故大小、長短、方圓、上下、左右這等語詞或概念,全是對稱。」(陳冠學《對稱》)但相對論與對稱的理論僅能及於物質的世界,最多擴及人文,但卻無法詮釋人的生命。
「巨觀」與「微觀」
《對稱》的作者陳冠學在文中談到宇宙的「巨觀」與「微觀」;他說,從「巨觀」看,宇宙內沒有不對稱的事與物,但從「微觀」看,萬事萬物的確有許多不對稱存在。他舉《莊子‧秋水篇》為例「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墟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拘於墟者為空間所限,篤於時者為時間所限,束於教者是被教條所限。(其實我認為是被「知識」所限)時空與知識是受造者所有的限制,亦即莊子所說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有涯」便應是作者所謂的「微觀」。其實,人的所謂「巨觀」仍有時空與知識的限制,還是受造者所能窺視宇宙的一小部份;真正的「巨觀」,應是神的「天觀」才能無所不察,無微不至。在人的「微觀」中所看到的人生悲劇,無法也無能取得生命的平衡,透過物理與哲思的「巨觀」,仍然是有限的「微觀」;這樣的「天道」也難以透視「人道」。作者在結論中的體察極有見地:「實際上在人的地位上,即在人生,幾乎全是微觀的。人生非只不再是完美的對稱,就是一個對稱也多半不是,不對稱才是人生的本相本質。用大宇宙天道完美的對稱巨觀來置身的,那是極端少數的賢哲,一般人是企望不及的。不過這似乎是一種向量向勢,於此,人生才值得。」
基督的十字架
在神的造化中,有沒有對稱與平衡呢?當然有,最完美的對稱與平衡便是基督的十字架,在十字架的天平上,一端是創世以來所有人類的罪孽,另一端就是人犯罪惡果的代價死亡,這才是公正的天平;昔但以理先知曾為巴比倫國王伯沙撒解讀神在他宮牆上寫的文字「是彌尼、彌尼,提客勒、烏法珥新,講解是這樣:彌尼就是上帝數算你國的年日到此完畢,提客勒就是你被稱在天平裡顯出你的虧欠,毘勒斯就是你的國分裂,歸於瑪代人與波斯人。」(但六25-28)神公正的天平要稱出人的虧欠與罪惡,而天平的另一端,法碼便只有死亡的懲罰。
因為神愛世人,所以祂改變了天平兩端的情勢。
神救恩的十字架,就是神最公正的天平,兩邊重量與質量,既對稱又對等,一端是神子基督所流的寶血與所獻上的生命,另一端則是自創世以來一切世人的罪孽,正如經上所記載的:「我們憑這旨意,靠耶穌基督,只一次獻上他的身體,就得以成聖。凡祭司天天站著事奉神,屢次獻上一樣的祭物,這祭物永不能除罪。但基督獻了一次永遠的贖罪祭,就在神的右邊坐下了。從此,等候他仇敵成了他的腳凳。因為祂一次獻祭,便叫那得以成聖的人永遠完全。聖靈也對我們作見證;因為他既已說過:主說:那些日子以後,我與他們所立的約乃是這樣:我要將我的律法寫在他們心上,又要放在他們的裡面。以後就說:我不再記念他們的罪愆和他們的過犯。這些罪過既已赦免,就不用再為罪獻祭了。」(來十10-18)
所謂「對稱」或「對等」,只是物理學家與哲學家的思維遊戲,其實宇宙內的許多事物都無法取得對稱與平衡;但上述十字架是對稱的,因一邊是神的恩典,一邊是人的罪孽;這樣可以稱為對稱嗎?當然不能,因為十字架的救恩,要高過人的罪孽,人才可以得救或蒙恩,十字架的救恩不僅要與人的罪過平衡,必須超過人的罪過,才能成為恩典。神予人的恩典不僅是給你裝滿了容器,而是上尖下流地傾下,讓人無處可容(瑪三10),所以神賜給的恩典,不僅是要與人的罪對等與平衡,而是無限超越與充盈,既不是「微觀」也不是「巨觀」,而是神慈悲的「天觀」。

最後修改於 2014-04-16, 週三 11:43
Loading

財團法人國度復興傳播基金會
社址:10662台北市和平東路二段24號10F
電話:02-2367-3003  傳真:02-2367-5443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