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阿肯色州長暨福克斯新聞主播胡卡比正加入名為「全投入」的美國基督徒運動──要求基督徒參與今年4月3日耶穌受難日服事鄰舍的活動,以活出信仰、彰顯基督的愛。此外,美國專門服事流浪漢的「國際動員照顧機構」,現在則擴大服事全球數以百萬計的流浪漢。
靈性的照顧是21世紀駐醫院的牧師強調的全人照顧項目之一,以便為重症、受傷或臨終的病人提供身心靈全面的關照。在以色列,靈性照顧領域才剛起步,但因任何與宗教無關的事往往都含有政治煙硝味,因此以色列基督徒醫護人員必須完全避開宗教,而以更多元化的方式兼顧患者的靈性需求。
巴基斯坦伊斯蘭大會黨主席哈克表示,西方極端主義份子褻瀆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諷刺漫畫觀點很可能引發第3次世界大戰。哈克要求聯合國立法,阻止媒體褻瀆任何宗教人物。他說,法國必須為傷害全球數10億穆斯林的情感而道歉。
印尼是所有穆斯林國家中比較溫和的一個。基督徒占其總人口的10%,且印尼憲法保障宗教自由。如果連「溫和」的印尼都無法支持信主的少數族群,則居住在穆斯林世界的基督徒前景更是甚慮。
沙烏地阿拉伯老國王阿卜杜拉23日過世及葉門總統哈迪22日宣布辭職,再度讓世界的注意力聚焦中東。阿拉伯之春運動己屆滿4年,除了有神在騷亂中動工的跡象之外,鮮少看見阿拉伯世界有什麼實質的改變。現在,阿拉伯之春甚至被隱喻為已經進入阿拉伯之冬。
成千上萬美國人日前聚集在路易斯安納州大學校園敬拜、禱告。這項由州長辛達爾號召的「回應:路易斯安納州」活動旨在聚集基督徒祈求美國得著屬靈大復興。同時有成千上萬人聚集在華府前反墮胎,這是每年3月必然登場的示威活動,以抗議1973年最高法院在羅素告韋德案中判決墮胎並不違憲。
儘管非洲國家尼日有98%的人都是穆斯林,但多數和少數信仰族群一直彼此尊重、關係良好。直到巴黎《查理週刊》遭恐攻之後,情況改變。至少已有72間教堂被穆斯林恐怖組織博多聖地焚毀。但基督徒依舊在被焚毀的教堂廢墟內高聲敬拜主。
為了幫助現今尚存的奴隸,世界福音動員會先前即發起為自由而爬山運動,以爬山象徵坦尚尼亞等國為奴的婦女與兒童的奮鬥,並藉此募款幫助被壓迫、奴役的各國婦女與兒童。但今年OM準備舉辦團體為自由而爬山運動。
芝加哥大學的原子科學家公報(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簡稱BAS)1947年設立的虛擬時鐘,用來顯示世界距離毀滅末日的時刻,當時針指向午夜時,意味著就是世界毀滅之時。這個時鐘日前又被往前調了兩分鐘,因為氣候變遷情況惡化,且世界各國未能有效降低核武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