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04月17日 天氣 : 台北▼

國度復興報 Kingdom Revival Times

  • 就是蝗蟲⋯⋯,那些年所吃的,我要補還你們。

    —約珥書2:25

簡體

辛亥百年基督徒系列:

無名英雄楊衢雲的革命故事

香港中環百子里的小巷,每天有上千人在這裡來來往往,可是很少人知道這裡有一個由基督徒建立的輔仁文社。組織的抱負是革命救中國,領導人是楊衢雲,一個虔敬的基督徒,中國革命的領導者。這位曾被歷史幾近完全遺忘,卻被現代許多作家寫成電影、舞台劇、小說的革命志士,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物呢?歷史學家唐德剛在他的《晚清七十年》中,如此評價:「革命應從楊衢雲說起。」

受基督教教育的愛國知識青年

楊衢雲為人仁厚和藹,懷抱民族思想,行俠好義,年少時學習拳擊,常為人打抱不平。他的祖籍是福建廈門,一八六一年十二月六日出生於廣東,十歲跟隨父母到香港,他父親原是公職人員,受到冤案連累,之後又生了重病,使得家境一落千丈。十四歲的楊衢雲為了生計,到船廠學習機械,因誤觸機輪,右手三根手指頭被割斷,幸而是斜割,未致殘廢;船廠的一位英籍技師白禮仁便輔導他改學繪圖,又資助他上夜校學英文,待他像親兒子一般。後來楊父病癒,白禮仁也約滿回國,楊衢雲仍繼續學習英文、中文和武術,並在聖公會的聖保羅書院求學。

聖保羅書院和中央書院等校,是早期到中國宣教的基督教團體在香港創辦的教會學校,培養了許多雙語精英的華人,他們一方面有中文根基,一方面懂英文,接觸西方思想和西學,這些教會學校的學生,有的接受信仰,成為基督徒,耶穌拯救世人的觀念也強化他們的救國信念,希望中國走上富強之路,脫離黑暗和愚昧,人人都能過幸福的日子。

革命先行者輔仁文社

一八九○年,楊衢雲與謝?泰等人組織論政團體輔仁文社,兩年後於中環結志街百子里成立會社總部。輔仁文社的成員均是受過西學的愛國知識份子,以「開啟民智」、「盡心愛國」為宗旨,文社購買新學書報,舉辦演說、座談會,討論中國的發展和改革方向,主張推翻滿清,建立合眾政府。除此之外,他們也意圖策劃革命。按時間而言,輔仁文社是最早鼓吹革命的組織,比興中會還要早兩、三年。

當時正是孫中山就讀於西醫書院的最後一學年,楊衢雲經由尤列介紹,認識了比他年輕五歲的孫中山,初次見面時,楊衢雲一再強調自己是讀書識字之人,不應該苟且偷生過著安逸的生活,更矢志以救國救民為己任,雙方理想相投,一見如故。

香港興中會

一八九四年興中會成立,一八九五年二月,在孫中山的提議下,興中會與輔仁文社聯合起來,成立香港興中會,楊衢雲被同志正式選為香港興中會首任會長,居領導地位,同年十月發動廣州起義。

廣州起義失敗後,楊衢雲輾轉於越南、新加坡和南非等地。楊衢雲不論投身革命或是寄身海外時期,皆與家人一同顛沛流離,對妻子潘氏和子女的愛護照顧,展現他大丈夫俠骨柔情的一面。

一九○○年,楊衢雲、謝?泰自香港赴日和孫中山謀劃並發動惠州起義,失敗後,廣東督撫懸賞三萬元要取楊衢雲的頭顱,許多同仁勸他出洋躲避,他卻慨然說道:「人之死者,天命也,抑吾人行革命,亦久置死生於度外矣,吾寧授徒以養妻子,不忍虛麋公款,俾立一好模範為同人先。」當時,楊衢雲堅持匿居於香港結志街五十二號二樓寓所內,教授英文以養妻小。

6348號無名碑

一九○一年一月十日,清廷買通兇徒暗殺楊衢雲於寓所之中。當時因傷勢太重,失血過多而不治,年僅四十歲。楊衢雲死後,革命黨人多不敢出面為他辦理喪事,而由幾位道濟會和輔仁社的弟兄,包括王煜初牧師、區鳳墀牧師、何啟、謝?泰等人,協助楊衢雲的遺孀辦理後事,遺體葬在香港跑馬地基督教墳場,墓碑上沒有任何姓名和文字,只有墳墓編號「6348」的數字,這是由謝?泰為楊衢雲設計的無名碑。楊衢雲的死訊傳到日本橫濱後,孫中山異常哀痛,立即署名印訃聞寄往世界各地,為楊衢雲舉行追悼會,並高度評價楊衢雲:「民國基礎,乃公之骨;民國犧牲,乃公之血。」

(資料提供:台北市基督教教會聯合會)

最後修改於 2014-04-20, 週日 23:50
Loading

財團法人國度復興傳播基金會
社址:10662台北市和平東路二段24號10F
電話:02-2367-3003  傳真:02-2367-5443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