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12月20日 星期日 天氣 : 台北▼

國度復興報 Kingdom Revival Times

  • 不住地禱告。

    —帖撒羅尼迦前書5:17

簡體

社論:公共參與中的基督

 近幾年來,因著台灣「太陽花」和香港「佔中」等社會運動的興起,促使許多過去原本較少關切公共議題的教會,也開始思考如何從神學和信仰的角度,回應當前一波又一波,各樣不同的社會議題。正因如此,「公共神學」成了現今教會的呼籲與需求。許多人期待能在聖經與神學中找到回應當代社會的道路,好讓這個世界聽見教會的聲音。
 只不過當我們思考教會如何參與社會時,相對反映出來的卻是過去從近現代以來,基督信仰自公共領域的「撤退」。或許是因為受現代個人主義的影響,當宗教成為一種個人的選擇時,教會與信仰往往也就被侷限在私領域當中。「個體」成了我們思考諸如罪、恩典和福音等神學教義的方式,卻忽略了「群體」的重要性。
 從聖經中我們可以看見,攔阻人到神面前來的,不僅僅是個人老我驕傲的罪,這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可四19)也同樣阻擋了福音。罪不只是「個人」的,也是「群體」和「世界」的。一個人之所以犯罪,不能只是歸因於某些個人「私德」;他所處的家庭、社會,甚至是執政掌權者,都可能在其中有所影響。因為,人無法脫離「群體」而生活。
 既然罪不單是個人,也是群體和結構的;同樣的,上帝的恩典也不單只屬於個體。更進一步地說,如果所謂的「恩典」不能讓我們以實際而具體的行動來愛鄰舍;如果「恩典」只是讓一小群人豐盛富足,並沒有讓更多的人得到益處和幫助,那恐怕真的算不上是上帝的恩典。
 倡議「公共神學」,其實就是幫助我們重新以「社群」的角度來思考。基督不單是你「個人」的救主,同樣也是我們社會和國家的救主。我們不應當像過去那樣,將世界視為一艘將沈的船,而是要因著我們在公共領域中,對基督生命的效法與實踐,讓我們周遭的鄰舍也同樣看見末日的盼望。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人往往將「公共」理解成為國家或政府的相關事務,以致於將「公共參與」侷限為參與政治選舉。然而,如同馬丁路德‧金恩牧師對黑人民權的推動、南非圖屠主教對種族隔離政策的反對,甚至是德國神學家潘霍華為了抵抗納粹而殉道,他們所採取的和平、非暴力抗爭策略,在在都顯示了效法基督,終究是我們與這個世界所認為的公共參與的最大差別。
 當我們仔細默想基督,祂的受審、被釘十字架、死亡,以致復活時;我們就會發現,上帝以何等奇妙,卻又微小的方式,改變整個人類歷史和世界。祂在乎的不是這個世界主流的價值和聲音,而是與那寡婦、孤兒、寄居者及窮人同在。基督在公共領域中,祂正呼召我們與那公共生活中最微小、最無法發出聲音的群體同在,正如祂一直與他們同在。

最後修改於 2015-10-05, 週一 16:44
Loading

財團法人國度復興傳播基金會
社址:10662台北市和平東路二段24號10F
電話:02-2367-3003  傳真:02-2367-5443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