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10月10日 天氣 : 台北▼

國度復興報 Kingdom Revival Times

  • 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

    —腓立比書2章4節

簡體
錯誤
  • JUser: :_load: 根據 id:50 記載會員錯誤

青年專刊-液態族崛起 誰是職場接班人?

Career雜誌總編輯 臧聲遠先生 Career雜誌總編輯 臧聲遠先生

液態族的工作觀-Career雜誌總編輯 臧聲遠專訪

 近來「液態族」這名詞被大量用來形容現代的年輕人,抗壓性不足,頻換工作,那狀態就像液體一樣,任意流動,且無法久留。從草莓族、啃老族,到液態族,上一代對於下一代的社會新鮮人,似乎感到失望。「他們太沒有競爭力,我們怎麼敢交棒給下一代?」但事實是這樣嗎?年輕人其實充滿創意、有衝勁、又懂團隊合作。上下兩代是否出現誤會?Career雜誌總編臧聲遠,對於液態族有不同的見解。

年輕人最缺乏:機會!

現代年輕人最缺乏的是機會。這不是年輕人的問題,而是台灣產業的問題。企業主不停給年輕人戴帽子,但企業主本身卻不求進步,喜歡找廉價勞工,也捨不得花錢研發。當台灣的經濟成為一灘死水,年輕人向上的機率是很渺茫的。三十多歲一樣在水平職位上沒有長進,沒長進也就沒志氣。

(1)年輕人的志向變得非常小,像草食動物。可能開個小店、在網路上賣賣文創    產品就滿足,他們本身已經不再有上個世代有的雄心壯志和企圖心。

(2)其次,他們從小到大被保護得很好,導致在職場上比較無法獨當一面。當有些企業需要派遣人員到海外開疆闢地時,他們卻情願留在台灣,領一個月二萬二的薪水,做簡單、有興趣的事情就好。

(3)再來是人際關係的欠缺。雖然從小就學會團隊合作,但人際關係僅限於水平。一但到了職場上,面對上對下的關係,他們就會覺得很難適應。老闆稍為大聲一點,念了幾句,很多人就沒辦法接受。職場前兩年頻繁流動的人,大部分都和人際關係有關。

 

生涯探索出現問題

「液態族」行之有年,並非最近現象,也無法一概而論。有些是行業出了問題,例如護理是勞動條件的破壞,這跟護士本身已沒太大關係,而是醫院惡質剝屑護士造成的。雖然有些是行業出問題,但也有些是共同原因-「生涯探索」出現問題。年輕人對人生完全沒想法,或者他夢想的工作可能是虛無飄渺的,在職場上找不到,以至於一到職場就頻換工作或亂找工作。

還有一種生涯探索出了問題是在高職階段。很多十五歲要就讀高職的學生畢竟還是小孩子,所以變成爸爸媽媽幫他作決定。然而當他去念了,發現完全沒興趣、讀不懂,結果將錯就錯。高職一但念錯之後,後面要再轉科系是比較難的,結果將來到職場完全沒有競爭力。因此生涯探索一定要從很年輕的時候就特別注意。

 

頻換工作?更要擔心為什麼不找工作

一般來講,進職場頭兩年頻換工作還能接受,而且有些工作本來就是過渡階段,譬如助理本來就是個跳板,沒有人會做個五年、十年助理。比較糟糕的頻繁換工作是因為人際關係出了問題,這會造成換到哪裡都人見人厭,因為他的個人態度、做人處事不成熟,會導致持續與主管、同事處不來。

另外談到六個月以上還找不到工作,我覺得更嚴重的是畢業六個月還沒開始找工作。因為他們在心理上還沒接受自己已不是學生,還沒玩夠,還沒接受要從畢業人變成社會人。另一種狀況是,有些後段班學生的就業率反而比前段班學生來得好,因為後段班的學生知道自己條件、能力比別人差,因此有工作就做。再來一種人是因為堅持要學以致用,但並非所有工作都有對應的大學科系(例如沒有百貨公司系和高鐵系),所以遲遲都還找不到工作。

我建議年輕人應該抱持開放心胸,很多技能其實都是到了職場才開始學。只要願意學,大部分的工作並沒有科系的限制。

好員工的條件:不要因小失大+識大體

一個好員工一定不要因小失大。不要凡事太計較,要大器一點。有些人會非常計較薪水跟工作付出是否成正比?或是我跟同事都領一樣薪水,但為什麼什麼事情都是我來做?其實在菜鳥階段,你應該擔心的不是老闆給你太多工作,而是老闆不給你工作。老闆給你很多很艱難任務,應該求之不得,因為這給你歷練的機會。所以一開始工作不要斤斤計較,要有宏觀的眼光,多做就多學。

第二,要學習站在主管的角度看問題。我們常講三個字,要「識大體」,如果站在公司經營的角度,那麼看待同一件事情的層面就會不一樣。現在台灣年輕人對自己的權利意識非常強烈,一吃虧就爆料。所以像這種太愛計較的人,未來在職場上也會變成人見人厭的員工。

 

彼此尊榮:化解兩代的敵對狀態

我看到很多指責都是片面的,是已經成功的四、五年級世代在指責現在的年輕世代。我覺得這缺乏了世代的同理心。四、五年級世代從小就接受權威式教育,在職場上也比較會接受權威式管理。但是台灣已經民主化,在職場上也應想想如何有更多的包容,如果在家裡,打罵教育對自己的小孩都行不通了,你又怎麼指望在職場上的員工要聽從你權威式的管理?

此外,許多主管可能覺得我們給的薪水不低,我們是大公司,但年輕人還是不來,就懷疑他們是不是好吃懶做?我覺得這種定論下得太早了。有時候他們不去做,可能代表他們對人生有另一種價值觀,這種價值觀可能跟薪水多寡無關,他寧可到誠品書店當員工、到咖啡館端盤子,反而覺得更有意義、更快樂!

相反地,年輕一代其實不習慣與上一代的人交往。總是敬而遠之,也不敢挑戰上位者的工作權威。其實我鼓勵下一代應該去打破那個距離,因為從前輩身上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如果你希望在職場上比較順利的話,要多培養長輩緣。多跟他們接觸後會發現,他們外表看起來很權威,其實可以從中學到很多寶貴經驗。

把時序拉回兩千多年前,少年約瑟充滿堅忍、饒恕的品格、大衛擁有自信但又謙卑、但以理是忠心的僕人,而所羅門王富有智慧、保羅則充滿熱情。當時的這些年輕人,除了從經驗中學會探索自己、找到異象外,最重要的生涯探索導師就是上帝。此外,要改變上下兩代同理心與關係,更重要的是先彼此尊榮。看到對方的長處、溝通消弭彼此的短處,讓上下兩代以傳承取代對峙狀態,願意成全下一代比上一代更強壯!

 

兩代工作Q&A

對於年輕人工作觀,長輩要發問!

1.長輩們都稱你們為草莓族或液態族,對於這個稱號,有什麼感想呢?

每個年代都有所謂的「草莓族」吧!只是現在草莓族的比例相較與長輩們當時的年代可能高出許多,因為整個文化背景、經濟狀態都在改變,就像以前能夠上大學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現在上大學易如反掌,因此現在大學不好好唸,擺爛被退學的情況一定也相對增加,因為上大學已經變容易了!這是不同的時代背景、不能這樣比較的。而且事實上,現在也還是有很多不是「草莓族」的年輕人,所以,我覺得用這個稱號含括這整個世代的年輕人有欠公道!(內湖行道會 袁榮梅) 

.你會依照什麼優先順序去挑選一份工作?薪水?工作內容?工作時間?地點?同事好相處,為什麼?

我會依照工作內容是否喜歡做為第一個挑選要件,工作時間至少占了一天的三分之一,如果做的內容是不喜歡或是不適合的事,那太痛苦了;其次是工作地點,往返的交通方不方便對我來說很重要,因為這其實也算在上班的時間內,如果上下班的交通耗掉我的精神體力,那上班的情緒一定會受影響;而薪水和工作時間我覺得就要看我對這份工作有多少熱情,如果熱情夠,這兩者就比較不會是問題;至於同事好不好相處,需要時間實際相處,這在一開始挑選工作的時候恐怕無法知道,所以不在考慮的要件中。(內湖行道會 袁榮梅)

.長的工作做多久?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常換工作?

到目前為止兩年十一個月,努力朝三年邁進。現在資訊發達,工作類別多元,所以選擇性很高,年輕的時候會想趁家庭包袱沒有那麼重之前讓自己有多一點的嘗試,所以會想換不同的工作,一方面是累積不同的經驗,一方面是找尋自己的方向,我覺得只要在工作轉換的過程當中,是負責任的完成自己當下的工作以及妥善交接,同時生活中不影響到家人(自給自足),那其實多幾個工作經驗也沒什麼不好。(內湖行道會 袁榮梅)

.怎麼判斷這份工作適不適合自己?

這個問題我會分幾個階段來思考,第一個階段有兩個評估的項目:第一是你對這份工作的能力,第二是你對工作的熱情。每個人對於工作的定義不盡相同,有人覺得只要這個工作的內容是他能力範圍可以做的,沒有太多熱情沒關係,他可以下班再去別的事情當中投入他的熱情。有人覺得工作的能力跟熱情一樣重要,他喜歡在工作當中投入他的熱情,全心投入他的工作當中。所以簡單說,只要工作的能力跟熱情,有其中一項存在的話。基本上這份工作有可能是適合你的。反之,如果一份工作沒有能力也沒有熱情,就可以仔細想想是不是不適合這份工作。

接著來到第二階段,哥林多前書 10:23 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就算這份工作是你可以做的,你也覺得適合自己。但是要不要做這份工作,卻是另外一件事。就好像你眼前有牛排跟麵包,牛排可以吃,麵包也可以吃。那你到底要吃哪一項?保羅這段經文在說的,是分辨神的時候,在對的時間,做你該做的事情。而不要在該念書的時候吃飯,該吃飯的時候念書。在你現在的生命階段,該做些什麼事情?這遠比眼前這份工作適不適合你,重要太多了。(台北靈糧堂 張鈞崴)

 

年輕族群大不同

下一步,蒸發?固態?-液態族的工作觀

改變態度,才是真王道

 賴書偉,二十七歲。主修美術設計,退伍後的第一份工作在活動公關公司當美編,三個月試用期後,因主管覺得他不適任而被炒魷魚。自此後的三年,換了無數的工作。「就開始浪人般的工作生涯,工作做做停停。有些一個月、有些三個月,也有些一兩天看苗頭不對就閃了;也是有一兩個做八、九個月,但從來沒有超過一年。」書偉說。

「一百個職缺裡可能只有一、兩個是真正適合你的,所以發現不對就換換換。」問起頻換工作的原因,書偉覺得父母在過去學生時代過度的保護,是讓他出社會後,花很多時間適應工作的一大因素。另外,如果薪水不符合期待時,書偉就會婉拒工作;也認為自己只要學會該工作所需的技能,當只剩下被老闆利用的價值時,就是該離職的時候。看到過去遇到大多數的老闆都利用員工在賺錢,相較之下,書偉也覺得自己可以利用每份不同的工作賺取經驗。

談到現任的工作,書偉提及公司有一半的人都是基督徒,讓他覺得現在所任職的公司與之前不同,就像一個家。遇到困難的狀況時,同事會互相支援,也較少有一般公司勾心鬥角的情形。「這個工作已經邁入第十一個月,相信還會在這條船上走好一段路。」書偉樂觀地說。回顧過去的工作景況,「以前總是覺得是公司對不起我,但上帝帶我看見自己軟弱跟醜陋的一面,讓我知道自己的工作態度其實有很大的問題。原來我不是過去所認為的懷才不遇,而是懶惰、小聰明的投機者。」書偉感嘆地說。明白過去的態度不是神所喜悅的,書偉決定修剪自己驕傲的枝幹,努力活出榮耀上帝的新生命!

 

跳脫幻想,才能建立新生活

楊于瑩,一位二十四歲的女生,從大學畢業的她順利在同年進入英國研究所,主修行銷。畢業之時,花了將近半年的時間在歐洲各地旅遊,藉以增廣見聞。然而,從一月初回台到現在,想要在台北謀職的于瑩每隔一陣子便要北上面試.行程忙碌的她,有的時候甚至一天有三個面試。「每天在家裡就是跟爸媽大眼瞪小眼,都找不到工作,感覺壓力好大。」于瑩說。

沒有固定興趣的于瑩,在升學路上表現優異,在大學時,甚至拿過書卷獎。然而現在,她感慨的說,這幾個月找工作的過程,讓她覺得越來越迷惘,等待的過程讓她越來越不確定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甚至投遞許多跟自己興趣和所學不符合的工作。平常,除了陪伴家人和朋友,也有固定的運動和閱讀習慣,希望能讓自己有更充足的知識及開闊的人生觀。在這段過程中,于瑩也表示,應該把握上班前的「假期」,畢竟一旦開始上班後就不能像現在一樣悠閒。

對於未來的規劃,待業半年的于瑩只想著應該先找到工作再說,或許現階段沒有辦法找到一個心目中的理想工作,但她非常清楚自己需要一個新的開始,讓生活有一個前進的動力,之後再藉著工作累積自己的實力,將來才更有本錢可以選擇自己理想的工作。「在這段時間中,我思考以及反省了很久,過去的想法都太單純,好像活在幻想中,現在才發現要在社會上生存似乎不是容易的事情」于瑩說。

問起如果可以回到學生時期會改變的事情,個性較為內向的于瑩露出笑容,開心的說:「除了認真去上課和讀書,我想我會多參加一些學校的活動,多交些朋友,好好把握單純、美好的學生時光。」

 

小老闆哲學-堅持是一切

從小在美國費城長大,年僅二十二歲,因待在台灣而想念費城食物的詹大衛,有了開美式漢堡店的想法。大學唸商學院的他,在美國已有不少的工作和實習經驗,也在當中學習了不少。

談起創業,詹大衛覺得創業的路上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難題,他也發現過去在學校學習的,有的時候太過理想化,真正實際操作時,常會遇到沒有想過的問題。所幸,提供資源的媽媽在這段創業的過程中,傳授許多相關管理的技巧。詹大衛提到,由於自己年紀比大多數的員工還要年輕,很多時候需要面對比自己年長的員工。他將企業塑造成一個大家庭,員工彼此互相照顧,並且透過溝通,也為員工爭取福利,給予許多彈性空間。他認為,當員工體會雇主會為他們著想時,管理就不是太大的問題。

創業的過程中,詹大衛認為,「堅持」是很重要的關鍵。千萬不要因為遇到問題和困難就開始懷疑自己或是放棄。他以自己的餐廳為例子,為了讓顧客有高品質的享受,不惜花費高成本採用肋眼牛排當食材,看到財務報表的數字時,心裡還是覺得有點猶豫,然而還是堅持最初認為對的事情,他認為一旦顧客吃到好吃的漢堡,一定會再回來光顧。

訪談中,發現詹大衛面對現在的工作總是處之泰然。他表示由於過去自己得了嚴重的疾病,皮膚潰爛、長膿、出血甚至無法進食,訪遍數位名醫仍毫無改善。當選擇回到上帝面前,將自己的生命主權交給神時,神就醫治了他長久以來令他困擾的疾病。在詹大衛的心中,因著經歷過使他人生最低潮的疾病,他認為靠著神也必定能解決一切在工作上所遭遇的難題。

 

最後修改於 2012-06-15, 週五 13:05
Loading

財團法人國度復興傳播基金會
社址:10662台北市和平東路二段24號10F
電話:02-2367-3003  傳真:02-2367-5443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