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商可瑩台南報導】「雖每年節期皆一樣,但透過逐年的循環、生命體會,將要被神栽種、成長茁壯,直到成為公義樹。」由阿爾法兒童讀經協會主辦的「聖經節期的教導」於元月廿六、廿七日在世界之光聖教會舉行,並邀請以色列籍的柏偉志牧師、底波拉師母擔任主講,該協會理事長曾千芬牧師曾於受訪時做出以上呼籲。
兩日研習會中,柏偉志牧師夫婦帶領與會者從逾越節、初熟節、號角節、贖罪日及住棚節…等節期進行研討。柏偉志牧師談到「吹角節」(Yom Teruah)時指出「Teruah」一字即是號角吹響的聲音,而「Yom」字平常是指「日子」(一天24小時),聖經中的原意則是指一段時間,柏偉志牧師說,雖無特別指出哪段時間,但在約珥書二章明白指出「當號角響起,百姓皆要迎接主的日子來到。」
其次,柏偉志牧師提出聖經首次記載號角聲之處,是在神給予妥拉之時─「到了第三天早晨,在山上有雷轟、閃電,和密雲,並且角聲甚大,營中的百姓盡都發顫。」(出十九16)並且號角也與禧年密切相關,因為禧年是由吹號聲開始─「當年七月初十日,你要大發角聲;這日就是贖罪日,要在遍地發出角聲。」(利廿五9)且在耶利哥城戰役中,神給予軍隊的兵器之一即是號角(參書六20)、士師記三章27節則是以號角呼喚百姓開始爭戰。
此外,聖經多次提及關於「號角」不同層面的使用,包含曾用於為所羅門王加冕(參王上一34),以及在許多重要的事件、神賜下話語、宣告自由、爭戰和安息相關的時候,皆以號角的方式宣告與慶賀。柏偉志牧師於現場實際介紹、示範兩種不同號角,其中短號角的聲音越高昂;長號角的聲音則是越低沉、豐厚。
柏偉志牧師提醒,吹角節可實際做的事,首要為「悔改」,因為「號角聲是為了迎接贖罪日而預備」,藉以內省行為和內心是否與神同行。其次是「記念」,記念在西乃山當角聲響起時,神賜予妥拉的時刻,藉此記念個人或集體和神同行的生命,以及與神立的永約。
「知道向你歡呼的,那民是有福的!耶和華啊,他們在你臉上的光裡行走。」(詩八十九15)柏偉志牧師以此段經文,使用原文希伯來文解釋上半段─「真實認識號角聲音的百姓是有福的。」同時呼籲,在吹角節透過悔改、紀念與省察內心敬拜全能的主。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