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01月24日 星期日 天氣 : 台北▼

國度復興報 Kingdom Revival Times

  • 上帝啊,求祢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裡面有甚麼惡行沒有。

    —詩篇139:23-24

簡體

第四屆話語論壇:挑戰與機會 基督教的公共傳播

上圖,左起:安平、蔡麗貞、林治平。劉以琳攝 上圖,左起:安平、蔡麗貞、林治平。劉以琳攝

 【記者黃銘嫥、林稚雯綜合報導】「第四屆話語論壇─新媒體與基督教的公共傳播」於1月8-9日在台北宇宙光韓偉廳舉行,講員包括了多位媒體機構領袖、牧者及學者專家,分別就其專業領域發表看法。
 8日上午,在大會總召集人孫志鴻教授開幕致詞後,由美國普世佳音新媒體傳播機構執行主任安平弟兄說明論壇的源起及主旨。安平表示,因看見新媒體的蓬勃發展,帶給傳媒極大的衝擊及改變,2012年與北京香柏領導力機構趙曉博士共同發起「話語論壇」,旨在推動新媒體事工的發展。前三屆皆在北京舉辦,主題依序為微博、微信、連結,今年首次在台舉行。
時代趨勢 基督教傳播跨入公共領域
 上一屆論壇,安平發佈了針對趙曉新浪微博(近千萬粉絲)的大數據分析報告,歸納出中國人不信基督教的4大障礙,包括認為基督教是洋教、要保持政治正確、對金錢及科學的崇拜、缺乏共鳴。同時,安平亦提出了「基督教的公共傳播」的初步概念。
 何謂「基督教的公共傳播」?安平表示,這是一種時代的趨勢,新媒體的即時性、全球性、公共性和永久性,使得基督教傳播一下子便進入到公共傳播的時代,教會事件成了公共事件,不論是韓國趙鏞基事件、新加坡康希事件等,都是社會所關注的,不論是正面或負面的消息,教會都直接受到影響。同樣的,公共事件也直接觸及了教會生活,例如:同性婚的合法化、多元成家法案、中國強拆十字架事件、香港的佔中等。公共性為基督教傳播帶來了寬廣的空間,但同時也帶來巨大的挑戰。
精準回應時代需求 指出拯救之路
 此外,基督教傳播的內容及對象也在改變,過去是針對教會,現在是面向大眾,過去是個人生命的改變,現在是轉化社會,「這並非對教會傳播的否定,而是對現代需要的回應。」基督教傳播需要在各樣的社會環境和公共語境中,精準的把握社會、政府、文化的尺度及禁忌,積極主動的回應社會的需求,提供思想資源及超越的見解。
 安平接著解說「基督教的公共傳播」的特點。第一,是一種謙卑、包容的傳播。他引述了提姆凱勒(Tim Keller)牧師的話:「每一個文化都存在著某種普遍恩典,而這普遍的恩典提供了基督徒可以與非基督徒合作,並且向他們學習的基礎。」另一位作家Ken Myers也提到,「當基督徒表達一些文化價值時,這些價值應是非基督徒也可以接受的,因我們所表達的價值因著普遍恩典的原因,也應是普遍價值。」
 再來,是一種調適(妥協)的傳播。基督教的調適(妥協)即是道成肉身、捨己犧牲。耶穌的道成肉身即是一種調適(妥協),但這並非是對罪妥協,而是祂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保羅也說,向什麼樣的人,就做什麼樣的人,這是一種調適(妥協)的精神。安平舉《比利時信條》作為例子指出,這些人在受到極大逼迫時,以最大的誠意及善意向當代的執政者表達信仰內涵,爭取最大的理解及生存空間,清楚的表明立場及底線,並且用行動持守,用生命見證,將結果交給神。
 第三,是一種平衡的傳播。是忠心與時代性的平衡,斯托得曾說,「若只顧忠心,這很簡單,若只想要有時代性,也很容易,但若要忠心及時代性二者兼顧卻很困難,但這就是我們要做的。」另,也是謙卑合作及敬意挑釁的平衡,提姆凱勒說,「在我們與世人謙卑同工時,也需要懷著敬意去挑戰他們,指出他們的正義觀當中的不完整,設立謙卑合作及敬意挑釁的平衡,這缺一不可。」
 第四,是一種積極的傳播。不是不講罪,而是講罪要得到赦免;不是不說悔改,而是說因悔改而成為出路;也不是不講審判,而是說審判彰顯公義;其目的並非去揭露事情的真相及人性的黑暗,而是不單要幫助人認清事情的本相,以及人的罪性之外,更將人的關注引到人對真理及永恆的思考,並提供拯救的出路。
最有效的傳播:道成肉身
 「神對我們示範了最有效的傳播模式,就是道成了肉身。」安平指出,在一個人人皆媒體的時代,每個人都是信息的發佈者,每個人本身就是信息,「你的朋友圈可以從你所發佈的信息中看出你所關注的是什麼,新媒體帶來最大的挑戰是,在我們傳播基督的時候,是否也活出了基督。」
 談到「基督教的公共傳播」的內容及方向,即抓住熱點、發表觀點、引發思考、帶人信主。熱點是一般人的關注之處,在最需要我們提供思想資源的時刻,若不在此時發表觀點,其他的東西對他們來說都是無關痛癢。趙曉博士微博的特點,在於從時事話題著手,而這也是最困難的,但這就是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你不關心世人所關心的,你怎麼跟他傳福音呢?」
 中華福音神學院蔡麗貞院長於致詞時說道:「基督教的信仰是公開的見證,我們向公眾負責,教會不只是服事教會,更是服務社會,公共神學的重點不在護教,而是福音性、對話性,教會平日就需累積公共議題的公共討論,鍛鍊信徒公共參與的素養。」她說,在公共議題的立場上,希望能寬廣多元,但在表述上,期盼不是用輕蔑、諷刺的口吻,而是能合宜的表達。
全人關懷 預備人心成為好土
 宇宙光總幹事林治平教授從全人關懷的角度看公共傳播。他以聖經中撒種的比喻說明重點乃在於到底把種子撒在那裡?「不論用什麼載具,重點是他載了什麼?若沒有把土地準備好,不管用什麼載具都沒有用,問題在於土壤。」他指出,做傳播的要先認識土地,在撒種前需預備好土、改變土質。在不是基督教文化的社會中,福音預工就是使福音得以生根結實的關鍵因素,不僅攸關佈道決志,也與栽培帶領、奉獻成長有關。
 「社會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世俗及沒有人性。」奧美集團白崇亮董事長藉由幾部形象廣告的播放,讓與會者看見現今社會所在做的。由於民眾對於企業及品牌的信任度大幅降低,企業提出行銷3.0的概念,不再是以產品製造或消費者需求為本,而是以企業責任與價值觀為本,盼能重建消費者對企業及品牌的信任。白崇亮挑戰與會者去思考基督教的品牌傳播是什麼?有什麼是教會可以學習的?
  9日早上,普世佳音國際事工總裁Dr. Kurt Selles致詞時提到,事工目前透過手機APP、合作網站、社交媒體等不同平台每日發送信息,讓信徒能得到生活與工作的屬靈裝備,本次與會除了是要更瞭解新媒體的運作外,也要表達支持教會界對於新媒體的投入。
  台灣正道神學院候任副院長劉仁欽以歌羅西書1章28節做出回應,在大眾傳播盛行的世代,勉勵眾人要以諸般智慧來傳福音,不放棄能影響人們的任何契機。
 接著由趙曉博士主講「國度視野裡的新媒體傳播」,以及三位專業人士進行「公共傳播、新媒體與基督教」座談(報導見4、5版)。
 本屆論壇由宇宙光、中華基督徒專業人員信望愛社、台北正道福音神學院、中華福音神學院聯合主辦。

最後修改於 2016-01-15, 週五 15:40
Loading

財團法人國度復興傳播基金會
社址:10662台北市和平東路二段24號10F
電話:02-2367-3003  傳真:02-2367-5443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