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11月19日 星期四 天氣 : 台北▼

國度復興報 Kingdom Revival Times

  • 我們這活著還存留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裡,在空中與主相遇。

    —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7節

簡體

怎麼看自己的筆?(中)

 ◎莫非/資深文字工作者


思想的戰爭,就是文字的戰爭

 美國政治家,也是作家的富蘭克林曾說過:「給我26個鉛兵,我便可以征服世界!」26個鉛兵,他指的是鉛字字母。他十分清楚白紙黑字的力量和價值,也知道人類思想的戰爭就是文字的戰爭。
 中國人的《文心雕龍》也說:「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翻開西方思想史,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把懷疑的理性帶入基督教信仰,使科學與信仰成為對立。馬克斯與恩格斯在一八四八年合著《共產主義宣言》,十九年後又寫下《資本論》。馬帶有激情的筆,造成俄國大革命,把整個國家翻轉成為共產黨國家,後來又影響了中國的毛澤東,中國也成為農民革命的共產黨國家。其他還有佛洛依德、尼采,希特勒等,都是用文字帶來思想的革命,影響哲學、政治、心理學、文學等人文思想,也影響國家社會眾生的生命,而且影響往往不只一個世代。
 今天人類精神面臨的危機,就是坊間許多文字出版品在向世人傳遞物質主義、權力爭鬥、愛情至上和色情誘惑等。許多How to 書籍充斥市面,教我們如何擁有《執行力》、《交涉力:15秒抓住對方,90秒搞定一切》、《川普清崎讓你賺大錢》、《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富爸爸窮爸爸》、《活著就是贏家》等。讀這些書讓我們覺得只要努力,一定可以成功。反過來說,若不成功就是因為不夠努力。
 也有涵蓋兩性關係的書,如《情愛勝經》,《下個男人會更好》,《男人都是智障》,《不愛,也是一種愛》、《我愛質男:貴婦奈奈的愛情進化論(限量簽名版)》等,如此種種充斥在報刊、雜誌、書房與網路。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可忽視。
 對基督徒作者來說,要有個重要認識:基督教信仰的流傳與推廣,是靠文字語言的建立和傳遞。面對這世界的各樣偶像思維出版,基督教也要靠文字語言來搶灘。可喜的是,雖然市面上傳遞的多是「謊話的果子」(何十13),但近年來美國基督教出版界也史無前例的有所增長。在美國大賣場好市多(Costco)、超市、藥店或報攤上,漸可看到基督教的暢銷書,如《雅比斯的禱告》、《標竿人生》、《末世迷蹤》、《小屋》(The Shack)等,都爬上《紐約時報》暢銷榜,有的且久居冠軍。這些書在機場、一般書店裡,都被擺在醒目的位置,有的且被拍成好萊塢電影進入大眾文化。
 基督教出版品也開始大量由北美流入海外。每年福音宣教機構運送幾萬本基督教書籍進東南亞、南美和非洲。而且,什麼基督教書籍在美國暢銷,不久後便會在台灣、大陸、東南亞陸續登陸,被翻譯出版。《愛之語》、《人生下半場》、《標竿人生》、《過猶不及》、《因為我愛你》等,現在大陸、台灣等地都可以買到。
 然而,可以努力的空間還很大,我們需要更多帶有基督教信仰價值觀的出版品,來取代世人現有閱讀的毒害果子。我們需要用良幣驅逐劣幣。因為基督教文字影響的不只是一個人的思想,更重要的是一個人的生命。尤其是當文字撼動深層生命時,所帶出來的爆發力很可觀,且可能大幅度的跨越時空。

基督教文字的影響

 基督教文字工作的影響,簡單來說,就是盼望無數人能藉閱讀而帶來生命上的轉變。然而,比較讓人想像不到的,是影響並不只停留於第一線的讀者。當讀者受文字影響而有生命轉變後,很可能會像漣漪一般,又轉而再去影響其他人。如此一圈、一圈往外傳遞神的恩典和生命,影響因此更行更遠還生,且生生不息。
 怎麼說呢?且看下面幾位基督徒的生命軌跡。

戴德生(Hudson Taylor)
 著名的內地會創辦人戴德生,年輕時,對信仰抱懷疑及鄙視態度,常和一些年輕朋友隨波逐流而不信主。他的母親和妹妹迫切為他的靈魂禱告。一次,戴德生在父親的書房裡翻閱一張福音單張,在聖靈的光照下,不單當即接受救恩,且定意要獻身事奉主。信主之後,又因借閱一本由麥都思(Walter Henry Medhurst)所寫的書《中國》(China: Its State and Prospects),內裡強調醫療傳道的重要,因此決定習醫,作為日後到中國宣教的預備。
 戴德生後來在中國創建內地會,一家服事中國到今天是第五代,對中國的影響,若用「千千萬萬」來形容也不為過。自然戴德生和內地會的事工,我們都略有所知,但卻很可能不知道這一切,是從一份薄薄的單張開始。是文字,撒下了如此深厚的信仰種子。

威廉克理(William Carey)
 另外一位著名宣教士是威廉克理。早期基督教在改教運動時,因為馬丁路德錯誤地解釋「大使命」只是給初期的使徒們,也認為使徒已把福音傳遍了當時的世界,後世的信徒便無須負起這個責任,而大大限制了宣教的異象。再加上加爾文著名的預定論,過份強調神的主權而輕忽了人應有的責任。篤信預定論的信徒便認為神若要拯救外邦人,無需人為,自然就能得救。1宣教事工因而一直被忽略。
 十八世紀末,英國一位年輕傳道威廉克理出席一個傳道人年會時,提議討論有關「大使命」的事,竟被牧師當場指責:「青年人,坐下,神若要外邦人悔改,不用你我操心!」但威廉克理不被其嚇阻,反而出版了一本書:《基督徒對異教徒悔改的責任》,此書被公認是勸勉宣教事工最有力的書,堪稱可與馬丁路德的九十五條教義媲美2。
 未幾,威廉克理與他妻兒被差會差往印度宣教;在印度四十年間,除領人歸主外,威廉克理先後翻譯了孟加拉文、梵文和馬剌塔語 (Marathi)聖經。神又使用威廉克理宣教的見証,激發許多英美差會於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相繼成立,因此他被後人諭為近代宣教事工之父。在許多受其見證激勵的宣教士中,有一位是亨利馬廷。

亨利馬廷(Henry Martyn)
 十九世紀英國的亨利馬廷,是因看了威廉克理的宣教見証,以及愛德華(Jonathan Edwards)寫的《大衛.伯恩的一生》(The Life of David Brainerd美國印地安宣教士),才影響他日後前往印度宣教的心志。
 他也看到文字事工的重要,著手翻譯新約的印度文、波斯文和阿拉伯文。雖然卅一歲死於肺結核,但他的傳記又影響了許多年輕人獻身宣教。

葛林費爾(George Grenfell)
 還有葛林費爾,也是因為讀了非洲宣教士李文斯頓(David Livingstone)的書,才立志獻身有「白人的墳墓」見稱的非洲宣教工場,在食人族中傳福音3。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可以看到不少人在青少年時被宣教士傳記、宣教士的分享或主日學講述的宣教士故事所影響,日後成為偉大的宣教士。而且很多又投入文字翻譯工作,讓聖經可以在不同文化與種族裡被廣傳。(未完待續)

最後修改於 2012-08-15, 週三 16:02
Loading

財團法人國度復興傳播基金會
社址:10662台北市和平東路二段24號10F
電話:02-2367-3003  傳真:02-2367-5443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