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10月15日 星期二 天氣 : 台北▼

國度復興報 Kingdom Revival Times

  • 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國裡同你們喝新的那日子。

    —馬太福音26:29

簡體

台神研習會 社會歷史與神學中的耶穌

圖,林稚雯攝 圖,林稚雯攝

 【記者林稚雯台北報導】2013葛德‧泰森博士(Prof. Dr. Gerd TheiBen)「用新眼光看耶穌和保羅」生命造就會系列活動,九月三十至十月一日於台灣神學院舉辦教牧講座,泰森博士借助社會歷史與神學角度,用平易近人的語言談論信仰,讓人認識耶穌更多的面貌,同時也對照當今自我取向、成功取向、實用取向的教會生態,作出提醒和挑戰。
 在「耶穌與當時的政治衝突」專題中,泰森博士用「危機詮釋」及「和平詮釋」兩種方式,從社會層面與歷史角度來詮釋耶穌及其運動。例如希律王死後,因叛亂所導致的強盜戰役,或是加利利人猶大的稅收抵抗運動,以及第一次猶大人與羅馬人之間的戰役,可以看到基督教是在危機中產生。掌權者的種種行為企圖將猶太文化納入羅馬文化,但這對猶太人而言是壓迫;這些都讓我們看到羅馬帝國想要合併猶太教的危機,導致接連不絕的社會動亂。然而猶太教卻也因著這些危機激起了人民對彌賽亞的盼望和神治的期望,在這些真實歷史事件的「危機」中,都可看到耶穌「和平」的身影參與其中。
 又如提比流斯統治時期是穩定和平的,在此期間,羅馬官員和大祭司治理的時間很長,希律安提帕在加利利地為王期間長達四十三年之久,上述史實同樣能看見耶穌的參與,也從中見到耶穌所帶來的和平。泰森博士讓我們發現耶穌不是只有從其時代的社會危機處境中被理解,耶穌更將危機表達出來,並且予以回應;後者認為出自於和平時期的信息,較適合用耶穌和平的觀點加以解釋。
 最後,泰森博士總結,根據諸多的史料查考,若是沒有猶太教合併至羅馬帝國的危機,拿撒勒人耶穌就無法被歷史性的理解,歷史中的危機,和耶穌的活動間有十分密切的關係。
 專講後,台灣神學院林鴻信教授回應,泰森博士運用不同的詮釋手法來解讀史料,找出耶穌與時代的關連,原來群體與群體間力量的衝突、主權的對立、文化的抗爭等,在危機形式中產生彌賽亞的盼望。以銀錢為例,當時若選擇上帝就準備對抗凱撒,然而耶穌說:「凱撒的物當歸給凱撒;上帝的物當歸給上帝。」這兩種力量之間,在教會牧會上也帶給我們許多省思。而泰森博士多面向的研究角度,讓新約聖經所載內容立體化,給信徒更加深刻的印象。

Loading

財團法人國度復興傳播基金會
社址:10662台北市和平東路二段24號10F
電話:02-2367-3003  傳真:02-2367-5443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