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02月18日 星期四 天氣 : 台北▼

國度復興報 Kingdom Revival Times

  • 你們要為自己栽種公義,就能收割慈愛。現今正是尋求耶和華的時候。

    —何西阿書10:12

簡體

一座象徵早期教會學校的雕像

▲立於山東省膠州市「第一中學」王華亭校長雕像 ▲立於山東省膠州市「第一中學」王華亭校長雕像

◎殷穎牧師/資深文字工作者
在舉行王校長雕像落成典禮的那天(2012年9月26),我們幾位「瑞華中學」僅餘的老校友(由83歲到95歲不等),以及昔日創辦教會學校的「瑞華浸信會」傳教士第二(三)代後人,分別由歐洲與美國,風塵僕僕地趕到山東省膠州市的「第一中學」校園來參加「王校長雕像落成典禮」,王校長的石像卓然聳立在高大的基座上。他仍然穿著那件胸前佈滿破洞的泛白黑長衫,卓然不群地屹立在膠州一中的校園中,脅下緊夾著他那本巨大的《聖經》,好像昔日登上講台,正要講道的樣子。王校長講道時神態誠懇,口吻堅定,他的話句句字字都能打入人心,他的證道比教會的牧師更有力,我當年受感至深。
抗戰時期 生命榜樣
王華亭校長(1901-1989)山東省膠縣南鄉阜上村人,家貧,由教會資助讀書,先後畢業於瑞華中學、齊魯大學與燕京大學,習理化科系。後來任瑞華中學校長(由1930-1948),任職期間成績卓著,鄰縣學生紛來就讀,畢業後均能考入最優學府;我班上的一位張福綏同學成績特優,後成為科學院院士,當天乘坐輪椅來參加王校長的雕像揭幕典禮。
「瑞華中學」的師資一流,不少人為大師級人物,其中教史地的馮國政老師嚴然像一位大學教授,授課從來不帶課本,手持兩支粉筆走進教室,中外史地皆爛熟胸中,他邊講邊在黑板寫講義、繪地圖、人名、地名、年代皆精確無誤,學生稍稍留心聽講,內容都比課本高出許多倍,他也是一位虔誠的信徒,禱告令人感動,惜英年早逝,歸天時才三十多歲。「瑞華中學」聲譽卓著魯東,但王校長在對新生講話時,卻強調:「你們今天進入瑞華中學,決非偶然,是出於上帝的揀選,所以進入瑞華中學最重要的是生命得救,要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時間過了六、七十年,我仍然能清晰地聽到他當日的訓詞。
我讀瑞華學校時,正值日軍侵華,當年日本飛機在膠州上空投擲炸彈,瑞典教會便將瑞典國旗漆在教堂屋頂上,以避免日機誤炸,因瑞典在二戰中為中立國,日軍進入膠州時,教會與學校都打開大門收容婦女進入避難,我記得我家的七姑母偕同街坊婦女齊到教堂暫避,幾天後才回到家中。在敵偽治下,王校長毅然採取不合作主義,不接受日偽的教科書,不接納日偽派遣來的教員,體操場上的旗桿空了八年,像王校長一樣卓立於天地之間,直到抗戰勝利,才又升起青天白日旗。升旗儀式中師生皆熱淚盈眶。
王校長將「瑞華中學」的大門砌死,在一條小巷中開了一扇側門,門旁掛上一個「瑞華聖經學院」的木牌,學生一律住校,一週才回家一次,瑞華學生大都著長衫,脅下夾著書本,成為吾邑的一種風氣。
《聖經》列為瑞華中主科,與國、英、數、理化同樣重要,禮拜天規定必須作禮拜,平日每天都有「朝會」,由校長、老師輪流講道,音樂課都教唱《新頌主詩集》,王校長親自教音樂,教學生讀五線譜,初學頗有難度,但我在音樂課上常得高分,亦為樂事之一。「瑞華中學」每學期都要舉行為期一週的「奮興聚會」,全國的著名佈道家都請來校中講道,如王明道、李繼聖、謝保羅、董吉亭等,其中有一位令人難忘的田姓盲人佈道家,靈力充沛,出語風趣,印象尤深。聚會期間,學校屬靈氣氛高漲,許多師生都痛哭流涕悔改,白天全天聽講,晚上則舉行禱告聚會,有一天在禱告中有人受感口說方言,令人驚異。
王校長在奮興聚會期間,輪流到各個學生寢室查看,對尚未受感的同學循循善誘,並跪在寢室地上為學生禱告,聲淚俱下,學生受感至深。住校學生於晚自習之後,就寢之前,一律要到學校大禮堂中跪在地上齊聲晚禱,約一刻鐘,然後同聲唱:「謙卑在基督腳前」聖詩後,才各人手持一盞小菜油燈,這一隊熒熒的燈火,照亮了我少年時的記憶。
高風亮節 領人歸主
由於王校長對敵偽的不合作,甚至抗拒的作風,終於導致日本憲兵隊將其拘捕,嚴訊一晝夜,瑞華的老師們由馮纘庭等領導全體師生在大禮堂跪地祈禱,聲淚俱下,懇切祈求之後,王校長終獲安全釋放,顯示神恩的同在。
二戰其間,歐亞通訊中斷,學校經費斷絕,校長與老師的薪給均無著落,很長一段時間,老師均無薪任教,甚至枵腹教課,但教育品質卻毫無改變,後由學校工友得知老師飯團還不如學生,王校長家中更陷入斷炊狀態,但卻峻拒學生家長的接濟,有人只好將一包饅頭丟進王校長家的院中,王校長收到才會感恩食用,其堅苦卓絕之精神,聞者無不動容淚下。
王校長在講道時,多會勉學生要倚靠神,要剛強作大丈夫,而他自己正是這樣的一位人物。
王校長教育學生德、智、體、群俱備,最重靈育,最期待學生能重生得救,列為首要項目。我便是在那個時候受感歸主,且終生不忘他的教誨。
傳承精神 全然獻身
▲作者攝於雕像落成典禮「瑞華浸信會」在慶祝成立五十周年時,出版紀念特刊,西差會曾討論在中國傳道,教會事工與基督教教育孰重,頗引發一些討論。但在百年之後,教會與學校均被迫結束,而如今王校長的雕像卻能矗立於膠州一中的校園中,王校長的見證也鐫刻在石像的基座上,便證明教會學校的建立實為宣教事工的一顆明珠;而由教會學校中畢業的學子們,多半都能接受主的呼召,在不同的地域為主發光,我獲得「一中」的允許,將我在瑞華就讀時的見證,寫成《我的鏤金歲月》一書,並以中英文對照本,印七千冊贈送一中學生為讀物,證明西差會在中國設立教會學校所發揮的功能,不但與教會並駕齊驅,甚至更勝一籌。
一九四九年以後,教會學校均已蕩然無存,中國許多著名教會大學均不再存在,難以計數的中學,也都隨時代失去,但這些曾受過教會學校栽培的學生們,都會在不同的地方為主發光,而最為特殊的便是「瑞華中學」,如今更能傳承當年教會學校的精神與愛心的教育,續向今日「膠州一中」的學子作出見證,而王校長的石像聳立於一中的校園,便顯出他特殊的魅力,會向今之學子們發出無聲的見證,而這一尊雕像,更是一個突出教會學校的象徵。

Loading

財團法人國度復興傳播基金會
社址:10662台北市和平東路二段24號10F
電話:02-2367-3003  傳真:02-2367-5443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