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04月16日 星期六 天氣 : 台北▼

國度復興報 Kingdom Revival Times

  • 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

    —哥林多後書12章9節

簡體

看見中東世界 協助難民重建生活

圖,林稚雯攝 圖,林稚雯攝

 【記者林稚雯台北報導】由世界微光 Let there be light主辦,「當我和難民在一起:兩個台灣女生談她們和中東難民的故事」講座於4月8日晚間在派樂地eventspace舉行,邀請中東獨立記者蘇奕安(Alice Su)姊妹、曾在土耳其加濟安泰普大學教授中文的陳韋慈講師擔任講員,分享她們眼中的中東世界及難民生活的真實樣貌。
 講座由蘇奕安率先分享。在提及自己的閱歷之前,她反問:「我們心中認知的中東難民是誰呢?難民又是何種模樣?」多數人常想像難民是在砲火摧殘的轟炸下倉皇逃出,看起來必定是落魄不潔的樣貌,然而蘇奕安介紹,能逃出面臨戰事中國家的難民,多數在原有社會中處於中上階級,擁有穩定的經濟狀況、良好的社會地位,只是因著戰爭,失去了原有的社經基礎及國家文化。
 這些在原有國家受過良好教育、從事專業工作的「難民」,雖然戰爭讓他們變得一無所有,然而原先習得的知識和技能是沒有改變的。因此難民最需要的不是同情或金錢援助,而是要能賦權(empowerment)和給予機會,才能徹底解決難民問題,讓他們以自己的力量自給自足,重新開啟新的生活。
 陳韋慈雖然尚未信主,但與當地長駐的傳道同工密切配搭,從教育的層面著手,關懷仍在學齡階段的孩童。他們以個人名義,先是在住處自行開辦小型學堂與成人技職教育,隨後更進一步結合在土耳其的人脈資源,向當地教育部申請難民學校,使孩子們有求學的機會。
 積極為孩子打開學校大門,乃是因為陳韋慈一群人相信,惟有透過教育,才能讓孩子們重回生活的重心與意義,也才能避免學識的缺乏,讓下一代因戰火緣故變成失落的一代,造成未來更嚴重的社會問題。
 最後,談及單獨在中東工作與生活的動力,蘇奕安提到,在充滿戰爭的世界中有太多難以想像的悲慘,端賴信仰和家人的支持,讓她知道有一位比誰都大的上帝在掌管一切,也知道家人給予源源不絕的愛和包容,讓她得以宣洩衝擊帶來的悲傷與無助。陳韋慈則說,莫名的使命感讓她對此產生負擔,進而埋首其中,為孩子們成長的需要奉獻時間與心力。

最後修改於 2016-04-12, 週二 14:44
Loading

財團法人國度復興傳播基金會
社址:10662台北市和平東路二段24號10F
電話:02-2367-3003  傳真:02-2367-5443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