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09月28日 天氣 : 台北▼

國度復興報 Kingdom Revival Times

  • 就是蝗蟲⋯⋯,那些年所吃的,我要補還你們。

    —約珥書2章25節

簡體

家庭專欄:親情間的未了事(上)

◎莫非
 華人看孝親,重在反哺報恩。由原本父母為兒女勞劬一生,含辛茹苦地把孩子拉拔長大,到年老力衰時,轉為由兒女反哺照養,承歡膝下,成就一個完美的圓。這在華人倫理關係裡,算是美事一樁。
來自至親的痛
 但在這生生循環裡,其實懷藏一個大前提:先必須有父母的「哺」,方談得上孩子的「反哺」。但若父母一生對孩子失職呢?在哺養孩子時,父母多年來表現得自私、控制慾重,虐待或挑剔。待父母老年,成年兒女必須照養他們,就像在開了口的墳墓邊跳舞,戰戰兢兢又苦不堪言,又當如何呢?
 若兒女因有來自父母的內傷,而想逃避照顧父母的責任時,父母罵「不肖」太容易,社會也會一面倒地跟著大力討伐。但在關係裡糾纏的種種複雜情結,哪裡是一個傳統觀念「應該不應該」,就可以解得開?
 「反哺報恩」的文化期望下,有時深埋許多地雷,是成長時來自至親的痛,一味忽視,不代表不存在。如何處理壓抑多年的憤怒和怨恨,常是兒女生命中不可承受的重和痛。
 來自至親的痛,是關係中最難纏也最難化解的痛。它不同於生意夥伴的背叛,或朋友的背後惡意中傷,那些傷害引發的憤怒和傷痛,無法淹沒我們基本的生存價值和自我形象。但是羞恥的家庭回憶和對愛的絕望,卻會一生一世跟隨著成年兒女,像孫悟空的金箍咒,天涯海角都不放過,追討著兒女破破爛爛的自我形象。
 因為父母是把孩子引進世間的第一人,是把愛和信任關係帶進孩子生命的重要源頭,也是塑造孩子自我形象與價值觀的雕刻師。若父母對待孩子似一珍貴寶貝,竭盡心力去培植愛護,孩子長大後,自然在愛裡感覺自信,面對世界也從不感覺孤獨。
 但若父母的愛是用「打點滴式」久久才一滴,吝於付出,或完全虧空,因著父母酗酒、自私、操縱、虐待、忽視等原因,使兒女永遠生活在愛之饑渴和缺乏安全感的環境裡。
 當有一天,父母年老多病,要求兒女出手照顧扶助,兒女心中可能瞬間波濤洶湧,所有陳年的委屈、不平和懷恨,很可能會搶在親情前,恨不得像機關槍般射出所有的子彈:「當初你是怎麼待我的?」「你從來沒花時間在我身上,我為什麼要花時間在你身上?」「我憑什麼要照顧你這樣的父母?」
(全文轉載自《真愛家庭》雜誌47期,未完待續)

最後修改於 2012-09-19, 週三 16:34
Loading

財團法人國度復興傳播基金會
社址:10662台北市和平東路二段24號10F
電話:02-2367-3003  傳真:02-2367-5443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