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01月18日 星期六 天氣 : 台北▼

國度復興報 Kingdom Revival Times

  • 只是我先前以為於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

    —腓立比書3:7

簡體

國度廣場【復興系列】之二九五:瑪拉默的魔桶

◎潘榮隆牧師
 寫作時,我常會想起瑪拉默的《魔桶》(Bernard Malamud、《The Magic Barrel》)。
 「你是個基督徒,你會喜歡馬拉默的作品。」國中時的文學啟蒙老師曹永洋先生,借給了我兩本書時說;瑪拉默的《魔桶》和《伙計》。
 和掃羅.貝婁(Saul Bellow)、菲利普.羅斯(Philip Roth)齊稱為上世紀最偉大的猶太裔美國作家,瑪拉默精通猶太和美國人的語言,他善於把猶太民族的歷史與現實的美國都會生活,完美地結合描寫出來。他的文風頗受「意第緒語」(Yidis一種流落異國的猶太裔語言)口述文學的影響,文字簡潔明快,語言幽默風趣,故事娓娓動聽;而其最大的特色,總有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結局。他故事的結尾與另一位偉大的美國小說家歐亨利(O’Henry,原名William Porter)的「驚奇結尾(Surprise ending)」作風截然不同。他們都同樣對於都會卑微人物充滿同情悲憫,歐亨利的故事讓人微微一笑,卻有著說不盡的憐憫和淡淡的傷懷,而瑪拉默的主人翁總是在愛中「頓悟」、回轉過來,完成了自我以及其他人物(甚至是讀者)的救贖-所以,我特別喜歡瑪拉默。
 《魔桶》是瑪拉默最享盛譽的小說集,曾獲美國一九五九年全國圖書獎,被公認為美國現代短篇小說的珍品,是美國文學教材的必讀篇目。
 它說到,紐約陋巷一位名叫芬克爾的年輕猶太律法學生,在畢業授予聖職前,想結婚以取得教徒們的信任,方便爾後的牧會。他找了也是猶裔的薩爾茲曼,一位專業婚姻仲介,幫忙媒配。薩爾茲曼推薦了多位女子,有年老的、有寡婦的、有肢障的,他極盡狡詐地說說、安排會見,一心單想完成這筆生意,卻被芬克爾識破、不滿。最後薩爾茲曼只留下剩餘的一疊女子資料,就離去了。
 畢業日近,芬克爾著急下,無奈的翻翻那些資料,意外掉出一張照片,他整個人被那照片中女孩的形貌深深震懾住,她的面容「有一種歲月消磨的痕跡…讓他心動的,她是真正地生活過,或想要真正地生活-甚至不僅是想要,可能還悔恨過過去的生活,曾經遭受過種種痛苦。」芬克爾想起了自己的齷齪、缺乏愛心─他去念神學,不是愛神,而是不愛神;他去牧會不是愛人,而是自己從來不愛人。
 原來這女孩的照片是不小心被夾在資料(魔桶)中;她是薩爾茲曼老淚縱橫、口中那位阻街女郎、「太野,沒有廉恥…像畜牲,就像狗…該下地獄,該燒死…不配嫁給一個拉比為妻…她看貧窮就是罪惡,就當她已經死了」的女兒,斯特拉。
 但芬克爾認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理解他,才能幫助他追求他所要追求的。」他發現「如果你能愛她,那你就能愛任何人」,「他從她身上構思著自己的救贖。…他最終下了決心,讓她向善,而自己皈依上帝,」以愛來照顧群羊、眾生。
 相親那夜,躲在街角偷看他們的薩爾茲曼,靠著牆落淚,為過往祈禱著。
 愛,帶來救贖。

Loading

財團法人國度復興傳播基金會
社址:10662台北市和平東路二段24號10F
電話:02-2367-3003  傳真:02-2367-5443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