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03月29日 星期二 天氣 : 台北▼

國度復興報 Kingdom Revival Times

  • 只是我先前以為於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

    —腓立比書3:7

簡體

面對災難事件 整全身心再次復原

圖,林稚雯攝 圖,林稚雯攝

 【記者林稚雯台北報導】台北林森南路禮拜堂輔協部3月20日下午舉辦關懷講座,主題為「與哀哭者同哭─災難事件生存者的安心服務」,邀請台北市教育局駐區心理師、台灣諮商心理學會認證督導曾雪美姊妹主講,以近來的高雄氣爆、台南大地震為例,說明人們經歷失落、驚嚇後的創傷反應為何,也就此教導陪伴者可運用的心理救援技術,以及如何自我進行身心調適。
 以Kubler-Ross所提出的哀慟心路歷程學說來看,人類在遭逢重大失落事件後,通常會產生「不能接受」、「滿腔憤怒」、「心存盼望」、「憂鬱自責」這幾種情緒,有時情緒會依照上述的歷程逐一演變,有時也可能會同時交雜著多樣情緒的存在,隨著時間經過與不斷的自我調適,災後生存者多半會走到「接納事實」的階段。面對這麼複雜的情緒變化,曾雪美說明,這樣的心路歷程雖然可能會有怪異行為或言語發生,然而這些反應都是正常的,我們應該要能同理他人在苦痛中的掙扎,而非以奇怪的眼光或不當的言語來造成當事人的二度傷害。
 受災後除了要對哀慟進行調適,當人們面臨嚴重的死亡威脅、經驗到強烈的害怕與無助後,時常也可能會出現「創傷後壓力反應」,導致災難情節彷彿不斷在眼前重現。若是身處類似場景,可能會出現過度防備、不願再提等反應。有些人甚至會忘記重要細節、決定搬家轉行,以極端的方式來逃避自己無法面對的傷痛。
 對此,曾雪美提到,目前有許多危機介入技術可供陪伴者運用,但在使用這些技巧之前,需要明白關懷他人最重要的部分仍是建立關係、表達真誠接納的態度,以愛出發,才能帶出真正的療癒果效。
 當我們要開始關心這些受災者,首先要能滿足他們對於人身安全及日用物資、醫療診察的基本需求,同時也要讓受災者感受到自己對於外界通訊、消息獲取的管道都是通暢的,在上述需要都被滿足後,接著則是要以接納、尊重的態度去安慰每一顆受傷的心靈。而在進行這些工作時,陪伴者同樣要顧及對方的隱私,不過度探究災害細節,不為了讓人安心而捏造資訊,也不隨意透露受災者的個人資料。
 此外,在聆聽受災者敘說經歷時,可以用「感覺上」、「聽起來」等開放及同理的語句來做回應,示意自己聽懂也聽到了當事人所說的字句。曾雪美表示,這些陪伴的工作最終都是希望幫助人在災後重新建立生活的主控感,談話的過程中可以適時引導,以幾天為單位,協助當事人去面對當下問題、規畫未來。
 最後,除了接受外界的幫助外,受災者也可以透過認識信仰、外出運動、找尋同伴來自我幫助,重新整全心靈、生理、人際關係的強度。曾雪美小結,當人能轉移注意、轉換心境,有了改觀的想法,必能一步步從災難中復原。

最後修改於 2016-03-25, 週五 11:18
Loading

財團法人國度復興傳播基金會
社址:10662台北市和平東路二段24號10F
電話:02-2367-3003  傳真:02-2367-5443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