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07月08日 星期一 天氣 : 台北▼

國度復興報 Kingdom Revival Times

  • 從前你雖然以自己為小,(耶和華)豈不是……膏你作以色列的王。

    —撒母耳記上15章17節

簡體

傾聽文化中的生命渴望

◎游任濱/民雄傳愛浸信會
相信對許多的基督徒而言,如何面對自身所處的文化與社會,一直都是個難題。很多時候我們可能以大量的教會活動,來「躲避」這世界,但無論這些活動有多長多久,終究還是比不上與這個世界相處的廣度與深度;我們每天在學校受的教育,與同儕之間的互動閒談,回家看的電視電影內容,居住的地區環境,從事的工作與公司,或參加的各種人際團體等等,在日常生活中這些事務的時間總和,一定遠比每星期在教會中所花的時間要多的多。不論是有意還是無意,我們的一言一行,所思所想其實也都深受這些日常生活的各樣活動所影響。而這些影響我們的,就是所謂的文化。
文化與日常生活
常有人總以為文化不過就是某些民族所表現出來的那些傳統習俗,又或者各樣能登「大雅之堂」的精緻藝術。但其實文化離我們很近,在日常生活中隨處都在,文化可以說是一群人日常生活的方式,也是我們說話的方式,更是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
我們不可能「脫離」文化而生活,文化可說是人與自己,與他人,以及與外在社會認同和互動的依據。就連道成肉身的主耶穌,也同樣活在當下祂「肉身」所屬的文化裡;這些文化對耶穌的影響表現在祂的講道中。就有論者指出,相比於使徒保羅的講道中以都市生活的事務為比喻(如賽跑、比武、士兵等),耶穌的教導裡所使用的比喻卻多半是田園生活(如葡萄園、撒種、牧羊等),在這些言談中可以發現他們生命成長背景,以及日常生活的差異,而這些也是他們自身文化的差異。
文化不只是影響我們的言談,也影響我們對所處社會的理解。特別是生活在這樣一個,原本就不是以基督教文化為核心的華人社會裡,種種華人和台灣文化的特色,例如對家族的重視,對面子與人情禮俗的在乎,或者傳統年節習俗的觀點,甚至對天地與生死的看法,不僅無形中影響了我們對這世界的看法。更可能形塑了我們對基督信仰的實踐與想像。
對文化的「分辨」
這些差異造成了基督徒在面對文化時的難題,也因此常有人提醒信徒,要謹慎「分辨」這些可能摻雜在信仰中的「文化」。只不過當我們說「分辨」時,總習慣於從某些外在的表現形式來斷定它的「好」、「壞」,以為只要能分辨好壞,就能選擇好的,拋棄壞的;再加上對文化一詞的刻板印象,於是就常有人以「好─壞」、「高雅─低俗」這種非彼及此方式來看待信仰和文化。以為任何與一般基督徒日常生活「言談」不同的,就是壞的文化;比如民間信仰的廟會陣頭,或是中國的神話傳說。要不然就是以一種「道德」標準來看待文化的好壞,像是青少年群體的另類次文化,或夜生活的燈紅酒綠就常被歸類為「壞」文化;而諸如藝術音樂表演、作息規律勤儉持家,就是「好」文化。
異教儀式或是荒淫醉酒等「行為」當然是上帝所不喜悅,但「行為」並不等於「文化」;看起來相同的行為可能是不同文化所造成,如果我們只是由行為來「論斷」文化的好與壞,以自我的價值判斷來「分辨」什麼是「好」文化,什麼是「壞」文化,那麼可能就會在無意中築起一堵偏見的牆,深恐讓「壞」的文化侵犯了我們,因而失去了對這些,與我們有著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的理解和傾聽。
分辨文化的目的
「分辨」文化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區分好壞,或是品味的高低;而是想要與人對話,想要傾聽,想要理解,想要愛那些與我們有著如此不同生活方式的每一個靈魂。從耶穌基督與撒瑪利亞婦人的對話(約四7-29)中我們可以看見,耶穌早已知曉這婦人在私生活上的不堪,但祂並未一開始就直接指明婦人的罪惡,反而是藉由一個猶太人向一個撒瑪利亞婦人要水喝,這樣一個「跨越」文化的行動,開啟了與這婦人關乎生命的對話。我們看見絕對有資格的基督並不論斷,也不審判,卻是以傾聽和對話來同理這婦人,以生命活水為喻向她啟示,更呼召她來傳揚見證福音(約四28-29)。我們若沒有像耶穌這樣對文化差異的傾聽和理解,又怎能說我們是真正的愛罪人呢?
正如藉由對猶太文化背景的認識,能幫助我們詮釋和瞭解聖經;同樣的透過對自己和他人文化的認識,也能幫助我們更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每一個行為背後的意義。我們需要「分辨」文化,是因能夠鑒察自己是否因文化的「眼鏡」,偏離了上帝的道。
更重要的是,透過對文化的關心理解,我們將會發現原來自己也同樣歸屬於某一個文化群體,這個群體可能是我們的家族、公司、學校或科系。我們不僅熟悉這個群體的語言,也瞭解他們是以什麼樣的方式在述說著屬於他們自己的生命故事,同樣的,這些浮現在我們生命中,群體中一張張鮮明的臉孔,也就成了我們的鄰舍,成了我們一個個急切地要去傾聽他們的故事,向他們述說耶穌的故事,一個個具體的要以基督的愛─去愛的對象。





Loading

財團法人國度復興傳播基金會
社址:10662台北市和平東路二段24號10F
電話:02-2367-3003  傳真:02-2367-5443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