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04月17日 星期三 天氣 : 台北▼

國度復興報 Kingdom Revival Times

  • 凡恆心行善、尋求榮耀、尊貴和不能朽壞之福的,就以永生報應他們。

    ─ 羅馬書2:7

簡體

關懷喪偶與失親者 聆聽取代指導

圖/賴中申攝 圖/賴中申攝

 【記者賴中申台北報導】「我們不會對一位住在加護病房的病人說:快起來!出來啊!而會和氣地給予安慰和鼓勵,但對於一位心靈住在加護病房的喪親者,我們也應給予同等的安慰和陪伴。」九月一日上午的「如何關懷喪偶者與失親老人」講座,於景美「耶穌愛你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由生命河喪親家庭關懷協會主辦,馬偕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蘇絢慧主講。
 生命河協會每年於清明、中元節期,皆會舉辦類似講座。「雖然這是個冷門的話題,但是很重要,大部分人生命中也都會走過這種經歷。」該會秘書長林翠珍傳道說。
 「有些悲傷是被剝奪權利的,比方說法令規定的喪假天數後,似乎回到職場就得一切回歸正常。還有民間習俗中,經常不允許喪親者哭泣,以及認為喪家有晦氣,不宜靠近等等。」蘇絢慧說,社會環境普遍不承認此「失落」的重要性,更拒絕給失喪者公開表達的機會,因此破壞了悲傷的過程。
 「大多數人缺乏對悲傷『厚度』的了解,其實我們未必要急著去站在助人者的角色,且我們未必懂得助人技巧,但人都需要兄弟、姊妹、朋友、陪伴者。」蘇絢慧指出,大多數人對喪親者提供的是「指正、教導、勸告」,但他們其實最需要的是陪伴和鼓勵。
 「從沒有人關心我的心,因為所有人都只告訴我該怎麼做。」蘇絢慧分享自己訪視一位安寧病房病患家屬時,只是真誠地關心對方,便見到她當面感動流淚。
 不管是陪伴喪偶者或失親老人,最重要的是以發問代替告知、以聆聽取代指導;「唯有愛,可以滋潤悲傷,並讓悲傷化為力量。」當天蘇絢慧與廖昆田、曾煥棠、吳庶深、蔡佩真等牧師學者共五人,受聘為協會顧問,期許共同創造「善待悲傷的文化」。

Loading

財團法人國度復興傳播基金會
社址:10662台北市和平東路二段24號10F
電話:02-2367-3003  傳真:02-2367-5443  E-mail:[email protected]